当「性解放」成为强求- 受害者不必为「恐性」感到羞耻,而该骄傲!

当「性解放」成为强求- 受害者不必为「恐性」感到羞耻,而该骄傲!

作者制图
作者制图
【文:吴馨恩】
看到一篇文章「我不一定要应你约」,作者讲述男人对性解放女人的误解。当中有一段:「某个前男友看见我在读女性主义的书籍时丢下一句:『性解放都是男人发明出来骗女人上床的』」,这句话虽然是基于大男人不相信女性自主的说词,但身为反性/别暴力的女性主义者,我认为这句话在异性恋父权的社会中,还真有几分道理!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与观点。
性解放不等于情欲自主,也未必象征性别平权
「性解放」经常会被跟「情欲自主」混淆,被认为是女性主义的最新、最进步的论述。但性解放指的是「性实践的自由」;情欲自主指的是「(女)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追求想要的性、拒绝不要的性」,前者关注的是「性」与「行为」,而非后者关注的「性别」与「人」。况且情欲自主的工作,更包含了「暴力防治」与「资源提供」,避免(女)人遭到骚扰与强暴,以及基于经济或安全,不得不从事所谓「强迫的性」(forced sex)与「幸存的性」( survival sex ),而这些并非性解放关注的重点。
除此之外,性解放源自于社会主义当中所谓的「杯水主义」,认为性行为就像喝水一样单纯,后来则被进步主义发扬光大,甚至认为一切的性管制(包含性暴力防治)都是不对的,是保守势力及国家机器对社会的洗脑与控制。我们必须明白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进步主义,往往都停留在「男性中心观点」,不是女人的经验与感受。在自由但不平等的性中,女人就是「那杯水」,是作为性(as sex)供男人淫乐,而非完整有尊严的人及性主体。美国女权作家-Susan Sontag曾说:「性本身对女人而言并不解放,更多的性也不会让女人更解放」,若性还是男人定义,象征男性宰制,那当然再多的性也无法使女人「解放」。台湾性自主派的女性主义学者-林芳玫也曾质疑性解放在性别不平等社会的可行性,并且批判其将女人的身心灵全都架空,将情欲解放女性的形象卡通化,忽视女性心中的真实感受。
「性解放」不该成为性骚扰与强暴的借口
姑且不论学理上的「性解放」到底是什么,包含我在内,有许多女性有遭到男人「以性解放之名行性骚扰与性暴力之实」的经验。欧美女性主义者对于五六零年代的新左派及性解放运动有过批判,认为当时的性解放运动强调性愉悦与性自由,但却在追求性自由的同时,使得女性失去了说「不」的权利,有着认为拒绝性就是不解放的迷思。我也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有一次一名异性恋男子在我的脸书动态贴上自己的裸照,当我表达这让我不舒服、对我不尊重,并且构成性骚扰的时候,对方开始对我一阵怒骂,说我「保守」、「恐性」、「护家盟逻辑」等等,让我感到相当瞠目结舌。还有另一个更严重的例子,一名乐团圈的女性友人告诉我,有一个尚在探索自己性倾向的女孩,因为不堪男性同侪对她施以「良妇羞辱」(prude shaming)-嘲笑她「古板」、「不解放」,在这样的压力下发生了第一次的性行为,而事后她感到相当悲愤、懊悔。甚至在同志团体内部,女同志遭到男同志以「性解放」的名义斗争、压迫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
社会必须认清,女人不需要也没有义务被男人以此法「解放」,这不过是假借名义、满足私欲罢了!我们都应该终止这种「把性/别暴力当培力」的强暴文化(rape culture)。
妳不必为「恐性」感到羞耻,而该骄傲!
如今,许多女人、性暴力受害者与反性暴力工作者,都会遭到某些人贴上「恐性」的标签,并加以大刀阔斧的批斗,这实在令我感到相当难过!在这性别不平等、暴力横行的异性恋父权社会,「性」很多时候不是欢愉、对等、尊重的,而是骚扰与暴力。诸如性骚扰与强暴,甚至凌辱、殴打、奴役、囚禁、人口贩卖与谋杀都有可能是「性」!就像「食用女人」(gynophagia)这种性癖好,那种把女人加以烹煮食用的行为,都可能是某些人的淫欲驱使的丧心病狂!由此可知,「恐性」并非女人、受害者们凭空而来的幻想所致,而是基于现实中的暴力问题而来,毕竟某些(暴力的)「性」正是一种「恐怖攻击」 ,就像没有任何人需要对恐怖攻击感到不痛不痒,女人与受害者们之所以「恐性」,正是在抗拒背后的结构性原因-性别不平等与性暴力的横行。
如果妳是因为遭到性伤害,而被贴上「恐性」的标签,那妳不必感到羞耻,羞辱妳的人才该为犯了「谴责被害人」(victim blaming)而感到羞耻!如果妳是因为性别意识的觉醒,而对性骚扰与性暴力进行喝斥与反击,而被贴上「恐性」的标签,那妳更该为此感到骄傲!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