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最珍贵的礼物

童年最珍贵的礼物

原创: 陈兴杰 菁城子
图片中可能有:5 位用户、微笑的用户、一群人坐着
我家住在小区一楼,窗户外就是绿树和草地。夏天傍晚,经常会有小朋友穿过草地,趴在我家窗前,咚咚敲玻璃:“多多,快出来玩啦。”儿子嗖地从椅子上蹦下来。妈妈喊他把饭吃完,他头也不回说:“不行,我要赶紧出去,他们都在等我呢。爸爸你赶紧帮我穿鞋,我快来不及了。”推开门就往外冲。
小区跑道上满是孩子们骑滑板车呼啸的声音。弟弟妹妹们追不上,就在后面拍手大叫。夏天傍晚,蝉在嘶叫,小区里到处都是孩子。
上幼儿园一年多,多多有了好朋友。他们上学时是同班,放学还腻在一起玩。周末时,不是你上我家玩,就是我上你家玩。作为家长,我和小婉都很欢迎孩子们串门(说真的,孩子们玩在一起,家长可轻松得多),还为他们准备好吃的水果。小婉厨艺一流,小朋友都喜欢她做的蛋糕,而我是他们游戏的好伙伴或裁判。
孩子们成天腻在一起,家长的关系也融洽。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北漂,在这个城市打拼,能成为经常走动的邻居,也是缘分。孩子们呼朋引伴,大人内心喜悦。我们八零后这代人,谁小时候没几个死党朋友呢?寥落在故乡的童年旧梦,如今在我们下一代身上复苏,谁不感到欣慰?家长也经常招呼周末一起出去,去公园划船,到郊区摘樱桃,或参加什么活动。每次出门,孩子们在车后座叽叽喳喳,那种感觉非常美妙。
过去,我很难理解美国人常说的社区。他们说起社区,都会带着感情,而且往往有自豪感。现在我能体会那种感觉了。当一个小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邻居们友好,孩子健康快乐,我也会由衷地感激,热爱这里。这就是家的感觉,是孩子们童年度过的地方。
前几天,我和多多去他一个朋友家里玩。那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琪琪,还有一个小她3岁的弟弟。我和琪琪妈妈聊了一会儿。她说:他们成天在一起闹,明年我们离开北京,以后不能在一起,多多要记得琪琪啊。
孩子们在里屋玩得热闹,我的脑海嗡嗡作响。我问她,为什么要离开北京?(我隐隐约约知道答案)她说,琪琪明年就要上小学,我们可能没办法搞定她上学的难题。
琪琪的爸爸在海淀工作,工作地点和社保缴税都在海淀,而家又住在昌平,还是租的房子。在海淀上学意味着搬家,还不一定有学位。海淀上小学之难,全北京闻名。在昌平这边上学呢?也很难。人住在昌平,没有纳税缴社保,也没购置房产,麻烦很大。
北京有些区已经出台规定,一个房子每6年才有一个学位。昌平是北京唯一人口倒挂地区(外地人比本地户籍人口多),控制外来人口的压力一直很大,昌平的规定可能会更严。房东会把学位让出来吗?可能性很小。她的女儿上学后,紧随其后的儿子到哪弄学位呢?
上面说的这些,只是往年经验和江湖猜测,我也没核实。北京各区的入学政策都不一样,每年调整来调整去,搞得扑朔迷离,一般人弄不清楚,稍不留心就错过机会。前一段时间,微信上就有人写文章,谈到通州幼升小政策有变动,下发通知也不及时,这导致家长手续不完备,小孩子面临没法在北京上学的窘境。
即使幼升小能闯关,小升初怎么办?一个孩子能过,另一个孩子呢?外地人在北京上学,堪称现实版的“穿越火线”游戏。有人能拿到“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只要证件不断档,可以一路读书到高中。高考的时候,你还得回原籍。
有人会说,高考是十几年后的事情,说不定到时改革呢?可能性是存在,只怕也很难。每一篇抱怨“外地人在北京上学难”的文章下面,都有北京本地人汹涌的回击。他们都很团结的。撼山易,撼北京本地人的民意难。
很多话语,一言难尽,我就不再往深谈。今天是儿童节,还是聊孩子的话题吧。
琪琪妈妈说,他们想好了,趁琪琪年纪小,明年带她回老家读书。他们在老家三线城市买房,虽说房价也不便宜了,终究还买得起,还能读一个不错的学校。无论如何,对孩子都有好处。大人的工作怎么办?这时候就不重要了。退回三线城市,重头再来。对多数中国人而言,孩子是值得任何的付出,况且他们有两个孩子,我很理解他们的决定。
从琪琪家里回来,我对小婉说:我心里很难受。不只是多多喜欢他的好朋友,我也喜欢他们一家。小婉说,她也很舍不得,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们感慨别人,自己何尝不是面临这种处境。多多的入学资质也许略优,可并非没有风险。将来升学,同样面临巨大的难题。前段时间,多年不工作的小婉补缴社保,就是为了防止政策变动。至于北京以外的“第二选择”,我们也在准备,很多家长都有打算。
多多现在的好朋友,他们全是像他一样的异乡人之子。父母多少还有“北漂”心态,孩子们完全把这里当成家。这里是他们从小生活的地方。每到周末,他们绕着小区飞跑,玩新发明的游戏,在柳树底下抓虫。他们本可以一起长大,一起玩篮球,一起打游戏。直到走出社区,有各自新的朋友。
可是由于现实阻碍,他们需要提前面对小伙伴的离别。此去一别,不能再见。一想到这里,我就非常难过。
今天是儿童节,挺高兴的节日,我推送这样一篇伤感的文章,抱歉。最后许个节日的祝福吧。祝愿每一位小朋友,都能收获童年最好的朋友。也许不能陪伴一生,他却是生命旅程初期,最珍贵、最无与伦比的礼物。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