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由竞争的市场才能打破阶级固化
只有自由竞争的市场才能打破阶级固化


不知道谁看过十几年前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这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电视剧,它反应了日本入侵中国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在世界经济深陷大萧条的泥潭时,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家快速成长。
剧中的主人公陈六子,孤儿乞丐出身,被一染坊收留,成为入赘女婿,因聪明伶俐,勤奋好学,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却精通印染工艺,且极具市场营销天赋,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作坊,经营得有声有色。后被一位大财东看上,为他投资建一家大染坊,出资方占四成股份,陈六子一分不出,只负责经营,却占六成股份。东家的魄力不但成就了陈六子成为中国印染界首屈一指的人物,陈六子的勤奋努力,也让东家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我有位舞蹈界的朋友,做舞蹈培训,经营十几年,入不敷出,幸亏有其它进项,否则早关门大吉了,全凭兴趣支撑其继续做下去。最近,她转变了经营思路,投资一家新店,却承诺把店利润的80%分给两名店员,自己只拿20%,还负责亏损部分。结果,店奇迹般红火起来了,销售节节攀升,迅速扭亏为盈。
华为是中国企业的骄傲,我们都知道任正非是华为的创始人兼老总,可许多人并不知道,任正非只拥有华为1.4%的股份,其余的股份全部由华为员工所有。所以,华为盛产“过劳死”,为自家企业打工,员工能不拼命?
冯小刚《天下无贼》中的经典台词说:“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可是,不愿主动勤奋工作的人才,你要吗?不和你一条心的人才,你敢用吗?
自由竞争的市场,让资本家对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渴望,远超对尖端人才的渴望。要想赢得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只靠思想品德教育显然无效,高工资的刺激时效也不长。在长期自由竞争机制下,资本家要想赢得市场,只能尊重员工、分散股权、分享利润。这不是资本家善心的体现,而是自由竞争下的必然选择。
问题是,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资本家分享股权利润的例子,现实中并不多见。
影响自由竞争市场格局形成的唯一阻力,就是政府。
你想加入市场竞争,第一道阻力,你得去政府注册,要符合政府规定的注册条件;第二道阻力,你不能经营政府规定为非法的行业,比如制售毒品、开妓院、开赌场……;第三道阻力,你不能经营政府规定的垄断性行业,比如开一家银行,开一家铁路公司、开一家机场、开一家石油公司……;第四道阻力,你很难和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去竞争,比如公园、医院、学校、道路……,政府能强制收税转移支付,你敢吗?第五道阻力,你不能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否则,别人可以通过政府,罚到你倾家荡产;第六道阻力,你的产品得通过政府的检验合格才能上市,哪怕消费者排队要买你的产品,你也不许卖;第七道阻力,你的营业收入必须上缴一部分给政府。
……
这样的阻力数不胜数。因此,现存的企业,事实上多多少少都得到了政府的保护,政府为它们挡住了大量潜在的竞争者,让资本家可以不必出让股权和利润给员工也能生存,这就是你看到的阶级固化的根本原因——员工成为资本家的道路被政府堵上了。只有少数意志坚定的幸运儿才能翻山越岭跨越阶级。
如果没有这些阻碍,你即便不想辛苦成为资本家,但只要你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做一名普通员工,你也能分享资本家的利润,并和资本家平起平坐,所谓阶级,纯属扯淡。
可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对于政府为自由市场设置的阻碍,都持支持态度。他们一边大骂资本家贪婪,抱怨阶级固化,一边支持政府为市场设置各种障碍。
这样的困局,根本上讲,是由错误的观念造成的,固化的不是阶级,是人的观念。要想冲破阶级固化的藩篱,只能重塑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只有真正建立起一套无条件支持自由市场的观念,让任何破坏自由竞争的政府行为都没有立足之地,才能真正打破阶级固化。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