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往自由的路上没有免费——评《我是大卫》

在追往自由的路上没有免费——评《我是大卫》


在追往自由的路上没有免费——评《我是大卫》
自由,如果不是以上帝之名,它又何以如此美妙以至让如此之多的恶人从那善良的人们手中将其剥夺?自由无疑是上帝给予人类最美的馈赠,它美妙的似天堂,但同时又脆弱地不堪一击。它本是人类的天性,是上帝的馈赠,但历史却又不断重演着人类得而复失的故事。那些独夫刽子手永远不会让人们如此轻易地获得自由,他们总是以各种宏大的名目阻挠并剥夺人们本该享有的自由,以致在追往自由的路上,人们永远不会是轻松而安逸,它需要人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代价。

我看过很多电影,我也喜欢过很多电影,但真正能够深深打动并引起我深刻共鸣的电影只有两部(目前为止),一部是《肖申克的救赎》,还有一部就是这部《我是大卫》,有趣的是这两部电影都是关于自由的。《我是大卫》讲述了一个让我两度落泪的追往自由的故事。

电影的背景是在二战之后的东欧国家保加利亚,二战之后的东欧建立起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许多东欧人因不满新政府而被关押到集中营劳教,无数的家庭因此而破碎。影片在一片漆黑中开始,在嘹亮而深邃的歌声中,有两个人在进行着对话,一个是集中营的监管者,另一个便是主角大卫,一个12岁的小男孩。就像前面介绍的,大卫的父母因为反对新政府而被政府关押到集中营劳教,集中营里没有欢笑没有爱,只有愤怒和仇恨,没有自由,只有奴役,而大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长期的集中营生活让大卫过多地见证了人性之恶,到处都充斥着奴役与殴打,没有任何人可以自由的言笑,以致在大卫的童年里没有快乐,而大卫也没能学会如何欢笑。

大卫在集中营里有一个朋友约翰。有一天,大卫对约翰说,“我不想活了。”约翰听完他的话后,停下手中的活,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不准这样说,不准这样想”,“为什么不呢?这里没有一件事时好的,活着有什么意义?”约翰说道,“因为如果你活着你就可以改变事情,但如果你死了就不能了,所以想办法活下去!”我感动于这段对白,它让我不禁想到胡适说过的一句话,但有一息之尚存,则终有一毫希望在,若一暝不视,则真无望矣。

后来大卫因为偷了集中营监管者的一块香皂而被卫兵发现,就在卫兵排查时,约翰将香皂从大卫手中抢去认罪,而这一幕被一位集中营的监管者看到,于是约翰被当成小偷被当场枪决,他是为大卫而死的。那位集中营监管者也许是被这一幕触动以至最终良心发现,安排大卫逃出集中营并向大卫指明他要去的目的地丹麦——自由之地。于是就有了电影开头的那段对话。就这样,大卫开始了逃亡旅程。

在通往丹麦的一路上,大卫遇到了许多的困难,有好几次都险些被再次关进集中营。很难想象,在长达上千公里的路上,一个只有十二岁的男孩只身一人前往,这期间他要承受多么大的艰难困苦与孤独落寞啊。大卫就一直这样在这条路上不停地走着。

当大卫遇到一位在郊区画画的老奶奶时,这位老奶奶请求让她为大卫画一张画,在仔细刻画大卫的过程中,老奶奶似乎看出了大卫眼中所隐藏的孤独与忧伤,也从大卫的脸上看出大卫所经历的不寻常的岁月,虽然她不知道那些岁月具体究竟是什么。也许就是因为这位善良的老奶奶感受到了大卫受伤的心灵,于是她请大卫去她家做客。大卫乘坐着老奶奶的汽车来到意大利与瑞士的边境。在这里发生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边境卫兵要求检查证件,但大卫没有证件,于是老奶奶向卫兵求情,“他是我的孙子,他的证件出门时忘带了,你就通融一下让我们过去吧!他只是来贵国一下,推翻政府之后马上就走。”卫兵顿时大笑,并笑着说道,“好吧,安德森太太!年轻人,掌握政权之后帮我们加加薪水吧!”于是大卫越过边境就到了瑞士老奶奶的家中。

老奶奶非常关心大卫所遭受的经历,她希望大卫能告诉她,但经历过集中营生活,在集中营见证过无数丑陋邪恶之举的大卫已很难再相信任何人了,他不敢说,怕被再次送往集中营。于是大卫便哭着说他不能向任何人讲述他所遭受的一切。看到这里我已热泪盈眶。大卫向老奶奶讲道,为什么人们要做恐怖的事情?打人、杀人、把人关起来。大卫继续讲道,我朋友约翰告诉我,不要相信任何人。老奶奶听后说:“如果那样的话,生命就没有价值。小心没错,但不能拒人千里。大多数人都是好人,他们都有家庭和朋友,他们只想过快乐的生活。世界上确实有坏人,...但你不能因为这样就拒绝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拒绝交朋友,或者看不到人的优点,如果这样的话生活永远不会快乐。”在自由的社会里,大卫开始慢慢改变在专制的集中营中形成的偏见。在自由的社会里,大卫走进了一间教堂,看到人们在上帝慈爱的光辉下唱着圣洁的歌曲,大卫在这个自由的社会见到人与人之间充满着友爱,他没有见到如专制集中营中的仇恨和罪恶。

大卫无意间在一家书店发现了他母亲写的一本书(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大卫一家在专制社会下的故事),向老奶奶询问他的母亲,最后大卫将自己所遭受的一切全都告诉了老奶奶,并将记载着他一切信息的信给老奶奶看了。于是老奶奶带着大卫找到瑞士当局,联系了他的母亲,最后大卫坐上了飞往丹麦的飞机,最终见到了他因失散多年而记忆模糊的母亲。电影进行到这时,我再一次流下热泪。自由社会人爱人,专制社会人恨人。

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人们相互友爱,自由往来,而在一个专制的社会里,人们互相揭发,相互仇恨,在那里人们之间没有友爱没有同情,也没有生活只有独夫政治与强制奴役。人性之恶在这里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人类在专制社会下生活了几千年,而自由社会最终出现才不足百年,就在上个世纪,就在大卫故事发生的二十世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国家建立在独夫统治之下,专制、仇恨、奴役、杀戮,人们在这样的政体下承受着一切。而那美妙的自由却在人们手中一次次地得而复失,这是为什么?为何人类都知自由之妙,却仍被独夫统治在强制和奴役之下?我想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我们大多数人由于独夫所宣扬的美好新世界抑或是其向我们给出的种种美好承诺,以致我们迷惑了自己的理性思维,而最终让独夫和专制者满足了他们的权力欲望,达到了他们最终的邪恶目的。或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知晓自由的人儿而在面对谎言和诱惑时表现得过于软弱。正如帕尔默在《实现自由》中所说,自由的挫败首先发生在思想领域,然后才出现了恐怖的压迫形式,而未来最紧要的战斗也将在思想领域爆发。自由意志论者千万不能从思想较量中退缩,或者——在公开的辩论中——回避集体主义、暴力以及统治思想的挑战。我们千万不能像过去的自由主义者那样怯于争辩,将思想阵地拱手让与自由思想的论敌。用F.A.哈耶克的话来讲,就是:“我们必须将自由社会的构建重新看作是思想的历险,是一项需要勇气的事业。”

罗斯巴德说,自由的代价便是时刻保持警惕。警惕自由的敌人,警惕一切可能再次将人类带到那曾使人类受困千年的强制奴役的深潭中去的各种形式的理论与说教。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追求自由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人类的生存状况也得到了越来越大的改善,人们开始享有更多的自由选择。而这一切都是人们不断努力斗争获得的,自由永远不会像空气那样唾手可得,因为自由的敌人永远地存在,并异常的强大,它们不允许人们轻而易举地就得到自由,它们必然会想法设法地阻挠人们。就在这样的斗争中,人类走到了现在,走过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走过了上个世纪最庞大的乌托邦运动。今天我们得以幸存,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无数善良人儿的生命和自由永远地被留在了人类追往自由的路上,他们应该被铭记而非被遗忘。我们应加倍地珍惜并保卫今天我们所享有的自由,并在此基础上去努力争取并帮助人们争取更大的自由。因为自由是人类的天性,是上帝给予人类的馈赠,历史一再演示,自由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是和平、安定和繁荣以及一切的一切,而专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只能是仇恨、强制、奴役、饥荒、杀戮和战争。

自由必须是绝对的而非相对的,这种绝对是建立在财产权之上的绝对性,也只有当立基于财产权之上的自由绝对时,我们才能更好的实现并保护我们应该享有的自由,我们必须为此而战。和以往一样,未来我们还将在追往自由的这条路上面临更多的困难也将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但我们不该为此而有丝毫的退缩,我们应该像大卫那样勇敢地奔向自由。只是我们要时刻明白,在追往自由的路上没有免费。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