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演技的明星凭啥拿高片酬 | 问答

没演技的明星凭啥拿高片酬 | 问答


提问:有些明星没有演技,为啥片酬那么高
鹿晗、吴亦凡、李易峰、杨颖,他们是中国娱乐圈炙手可热的磊流量明星。遗憾的是,他们经常被认为是“有流量、没演技”的代表。流量明星的片酬很高,基本能到达到一线明星的水准。
明星片酬高低和演技没有关系。决定片酬的是观众对他们的需求。明星有号召力,对市场有号召力,片酬自然就高。倘若明星市场号召力差,他的演技再精湛,片酬就低。道理就这样简单。娱乐行业高度市场化,金钱流向完全体现消费者的偏好。
电影学院毕业的演员,每年成百上千;娱乐圈八线小明星,走马灯似的,你来我往。真正罕见的是超级偶像,他们往往几年才出一个。偶像是娱乐圈最稀缺的一种人,他们的职业不是拍电影,而是让人喜欢,受人追捧。
偶像只需要长得好看,性格行为讨巧,有一大圈疯狂粉丝,这就够了。他们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拍海报、走秀、参加真人秀。稍有才艺的,也就是唱歌、跳舞,虽然往往达不到专业水准。
一般来说,偶像们为保持曝光度,维持魅力,他们会积极地拍电影。若是他们有演技表现出来,那最好啦,市场很欢迎,票房有保障。不仅粉丝开心,电影公司老板那里也吃得开,这种情形下,明星片酬自然会暴涨。
比如鹿晗在电影《长城》演一个无名小兵。和众多老演员同场演戏,鹿晗的怯生不成熟就不用多说了。幸运的是,他恰恰演的是一个始于胆怯最终无畏的无名小兵,让人印象深刻。这大大鼓舞了粉丝们的信心,增强了他的票房号召力。
人气和票房并不重合。有些偶像炙手可热,拥有众多粉丝,倘若拍戏接连扑街,成为“票房毒药”,他的片酬也会跌。市场是浮夸的,也是冷酷的,当明星光环、偶像气派不能带来实际票房,老板赚不到钱,片约就会减少。明星再想出来拍戏,只能随行就市往低走。
也有一些偶像,本身没有犯错,演技也在提升,仅仅因为他不再红得发紫,他的片酬该降也会降。比如中年以后的谢霆锋,为了拍戏肯拼命,这很值得赞赏,然而今天谢霆锋的片酬水平,和他当年的身价地位已经不在一条线上。娱乐市场是很喜新厌旧的。
市场是聪明的,也是公平的。从长期看来,被低估的演员很少有,长期“泡沫化”行走的明星更是罕见。明星没有演技,却拿着高片酬,与其嘲讽他“不值这钱”,不如想想“为什么他值这钱”,并且进一步思考,“他会不会贬值”。多从需求角度想一想,很多问题就好解释。
提问:有些工厂一个月只放两天假。不是法定双休日吗,为啥法律规定也没用?
1995年起,中国开始施行周末双休制,迄今已经有20多年。施行效果如何?
我的手头没有统计数据,不过从观察来看,可能不到一半的工作岗位,能够享受到双休周末。我在福建工厂呆过,那里几乎是单休制,每周星期天休息。最多周六下午,可以提前一两小时下班。很多人会选择周末前一天晚上就走,老板干脆提前放假,也是为了方便员工的出行。
后来走遍全国,见闻增长,基本可以看到:全国餐饮业是单休,很少双休。一个月只休一两天的,很普遍。建筑、修理、快递行业没有双休,他们是根据生产状况调休,忙碌起来一连工作十几天很常见。
金融、互联网和教师,算是比较少见有周末双休的职业。很可惜,这些行业加班很严重。像互联网行业的996现象,非常普遍。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个工作强度一点不比农民工低。
除国企职员和公务员,我几乎想不出哪个行业,有稳定的周末双休——即便这样,现在很多基层公务员,他们也没周末双休。
古代社会,不可能有周末双休这种说法。绝大多数人都是起早贪黑、终年忙碌,仍不得饱食。除极少数有闲阶级,大多数人不知假期为何物。
周末双休是工业革命的成果,很多人每周工作5天就能够养活家人,周末花时间做家务,陪伴孩子,也会不影响生计。中国能享受周末双休的人,正在越来越多,这和经济发展水平直接挂钩。但很多人还是享受不起。
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无论雇主还是劳动者,普遍在牺牲休息时间,努力工作,好换得物质福利增长。周末双休制是经济水平和个人合议的产物。你可以说我想多休息,少赚也行——不妨和老板说说,看他怎么想。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