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一则笑话
关于教育的一则笑话

摄影:齐亮
人们喜欢谈论哈佛、耶鲁的毕业生里出了多少位总统和诺奖得主,但很少有人去统计这两所名校的毕业生里有多少人成了罪犯和精神病,人们喜欢谈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弟子中哪些人声名熠熠,很少有人去统计两位大师教出了多少无名鼠辈。我至今记得《舒克舌战贝塔》中关于“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的辩论,正方讲了美国一个怀着爱心的老太太在贫民区教了一百多个孩子,其中九十几位都改变了命运咸鱼翻身,反方则质问“那为什么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成功,难道是因为老太太的爱不够吗?”
我讲这些不是要贬低伟大的学校和伟大的教师所蕴含的力量,而是要重申一个常识:教育和世界上其他事情一样,作为一种选择,一定是有风险的。一所学校无论多么伟大,它的毕业生中都会既有伟人也有罪犯既有勇士也有懦夫;一个教育家无论多么卓越,他的弟子都可能既有豪杰又有鼠辈既有智者又有脑残。
回到这样的常识,去看《男子拒送女儿上学自己教11年,如今20岁姑娘难答初中试卷》这条新闻,我们就不会大惊小怪。不要说初中试卷,很多成年人连小学试卷都答不出来。答不出来并不说明一个人智商有问题,对此大惊小怪反倒说明记者智商可能有问题。世界上最常见的脑残行为就是大惊小怪的鄙夷别人:“你连这个都不会?!”
新闻讲的是“2005年春,泸州市纳溪区居民李铁军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李婧磁带回家自己教。11年后李婧磁大方坦承,自己连初中试卷都考不及格。
在新闻里,我们看不到11年来李婧磁学到了什么技能,掌握了什么特长,只看到她父亲喋喋不休的吹嘘。
2007年,李铁军曾宣称:“女儿18岁时,我要把她培养成一名生物磁场方面的科学家!”
李铁军坚持认为自己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他说,他在培养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11年里,你到底教了你女儿什么?”面对记者的追问,铁军冷静地说道:“教什么?她现在的研究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历史上没有哪个科学家的贡献会超过李婧磁。”对于李婧磁具体在研究什么,他只透露是关于磁场和生命方面的,但具体内容要保密。
在记者的追问中,一个父亲十一年来的教育像是一则笑话。在孩子面前,记者并没有给这个已经七十四岁的父亲(他五十岁才有女儿)留面子。——这是对的,那些喜欢吹嘘的人,就应该面对质疑。一种吹嘘式的教育,需要被拆穿。
但即使看完整个报道,即使看到这位父亲不适合做教育只会整日吹嘘(其实连吹嘘都很蹩脚),我也看不出他当年带孩子回家亲自进行教育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他当年“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读书”就应该被嘲笑。
嘲笑他的人,可能比他更可笑。
这个父亲,满口胡说八道,但我们看不出作为教师他比应试教育中的那些老师差在哪里。难道学校的政治老师历史老师讲的知识比他更靠谱吗?
这位女孩,我们看不出她有什么技能和特长。但是她的同龄人们又有什么技能和特长呢?她用“历史上四大丑女是谁?”来考别人,是一个笑话。应试教育用那么多死记硬背的垃圾知识来考天下人,就不是一个笑话吗?
那个父亲的无知与狂妄很容易让人想到很多民间教育者、在家教育孩子的父母们的无知与狂妄,有些教孩子国学的,牛逼的像是以为自己掌握了宇宙真理;有些教会办的学堂,狂妄的以为只有自己的教育才是正确的……很多民间教育者之所以无知而狂妄,就是因为他们特别喜欢和应试教育比,因为我比你好,所以我牛逼;因为我比你好,所以我不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所以我固步自封。
人若只跟狗屎对比,就会永远自我感觉良好。
人若喜欢跟狗屎比,就很容易变成狗屎。
世界上没有无风险的投资,世界上也没有无风险的教育,应试教育之外的教育有风险吗?当然,风险重重!即使你精心的选择民间学校,那种教育可能也未必适合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也可能成为失败者、抑郁症患者甚至一个坏人。即使你自己亲自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你也不能确保他未来成为怎样的人。连精心计算的投资都会失误,何况教育呢?
那么,如何才能把教育的风险降到最低?那就是让每个父母去承受风险,让人们去自由的办学,让父母去自由的选择学校。而不是让“国家”来决定一个孩子该接受怎样的教育。
父母有权利决定孩子要不要接受教育,接受怎样的教育。这是父母最基本的权利,如果你觉得他们把孩子送到了不好的学校,如果你看见他们无知而狂妄的家庭教育像是一个笑话,如果你发现他们甚至因为贫穷或者不爱孩子而没有让孩子接受教育,你大可以去用商业的、公益的、媒体宣传的形式去解决这些问题。
你要明白,如果教育是自由的,那就是会有很多糟糕的、脑残的教育。(就像如果餐饮业是自由的,就是会有很多餐馆做的菜不好吃或者环境不够卫生;如果金融业是自由的,就是会有很多银行倒闭很多人倒霉。)如果你觉得必须用法律等强制手段让每个孩子接受好的教育,那么你其实和那个父亲一样是一个无知而狂妄的脑残。你期待的那种由国家提供的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永远也不会出现,你永远只配活在抱怨与不满之中。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