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经济课——「鲁宾逊漂流记」经济学
年轻人的经济课——「鲁宾逊漂流记」经济学
作者:Robert P. Murphy
译者:吴莉玮
年轻人的经济课——「鲁宾逊漂流记」经济学
在这一课中,你将学习:
- 孤立个体如何能说明经济学的概念与范畴。
- 储蓄和投资的重要性。
- 经济学家如何解释个体选择。
介绍
在前三课中,你学到经济学研究的是交换,你也知道,将人类行为归类成「具目的之行为」这个看似简单的决定,是如何推导出许多有助于我们解释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见解。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们将开始,对买家与卖家使用货币进行交易的市场经济,进行完整分析。这或许是大多数人认为经济学书籍应该做的事!
然而,在我们潜入深水之前,本课是最后的「基础部分」,我们将勾勒一些基本的经济真理,这些经济真理也适用于漂流到偏远岛屿的孤立个体这种简单的例子。我们在这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作出数量惊人的结论。
多年来,许多批评家嘲笑这个以丹尼尔.笛福之名作命名的「鲁宾逊漂流记」经济学。[1]我们显然并不认为孤立个体可以用来准确描述现代经济,相反的,我们认为在分析一个包含数十亿相互作用之个体的经济体之前,我们应该从单一个体开始分析,确保我们理解是什么让他运作。
你将在这一课看到,我们从个体面临稀有性所采取的具目的之行为,发展出一般原则。就算鲁宾逊获救而回到文明世界,这些一般规则仍然适用。为了避免在第一步就搞得学生晕头转向,我们从简单的鲁宾逊案例开始,他在给定的环境下必须采取行动来改善处境。
鲁宾逊以他的心智能力创造商品
独自一人漂到热带岛屿,鲁宾逊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不乐见的事情正在发展。他的肚子开始发出咕噜咕噜声、他的喉咙干燥发痒,他也没看不到任何自然庇护所可以抵挡这个岛上肯定会出现的任何可怕暴雨。鲁宾逊拒绝向命运低头,他决定采取行动来改变可见的历史,让事情的发展方向符合他的意思。
在他作出事情该怎么进行的明智决策之前,鲁宾逊首先要搞清他的处境。他爬上一座小山并观察这个岛屿。鲁宾逊注意到有许多椰子树,远处还有一些小河流。有几个大小不一的岩石以及坚固的藤蔓。鲁宾逊的心里开始盘算着要从什么开始着手。
我们在此先暂停一下,把这些处境转换成经济概念的术语。你或许已经理解,为什么上段文字中提及的物品,对鲁宾逊的处境至关重要,如果你是鲁宾逊,你也会考虑这些现实。以经济术语来说,鲁宾逊在盘点他的库存。也就是说,他在评估可供自己运用的稀有性储备物品。
毕竟,鲁宾逊可以如实说:「嗯…这个岛具有地心引力,这意味着我不会漂到外太空冻死。这里有充足的氧气供应,这意味着我不会窒息。传递声波的介质非常好,这样我可以听到暴风雨来临。」这些岛屿的属性虽然对鲁宾逊也非常有用,也有助于实现他的目标。但鲁宾逊在制定计画的时候,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它们身上,因为它们并不稀有。鲁宾逊不需要经济地使用这些普遍的背景条件,但他需要以符合经济效益的方式管理这些椰子树、藤蔓等。
稀有性的明显标志是权衡。直到他找到其他食物来源之前(如打造一些捕鱼工具后),鲁宾逊需要确保自己不会太快吃完他的椰子。(他也不会只为了好玩就烧掉一堆椰子树。)如果他决定使用一些岩石来盖个庇护所,那么他就不能同时使用相同的岩石来生火。即使藤蔓无处不在,他在割下来编渔网的时候也会考虑一番,因为这会让他往后得深入丛林以取得更多藤蔓。
这些例子都展示出,鲁宾逊在考虑涉及岩石、藤蔓、椰子等计画时,得思考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这些物品是稀有的,鲁宾逊以后可能会后悔,因为稀有物品的减少将会减少他满足未来目标的能力。那些有助于实现目标,而且如果数量够多还可能有助于达成更大目标的物品,我们称作商品。相反的,重力和氧气等背景条件在经济意义上并非(典型的)商品,因为,不管鲁宾逊做什么,都不会降低它们对于实现目标的有用程度。鲁宾逊并不需要担心跑得太快而「用光所有氧气」,他依靠重力让被棍子打到的椰子落下时也不会面临权衡。[2]此外,鲁宾逊也无法完成「更多的氧气」或「更多的重力」等目标,因此,尽管氧气与重力是他生存的必要条件,鲁宾逊也不需要节约使用,它们不被列为经济商品。
物品会因为被某个人纳入计画而变成商品,这种认知很重要。热带岛屿上的椰子不是因为它的物理性质变成商品,而是因为(a)它可以用来减轻饥饿;(b)鲁宾逊不喜欢感到饥饿;及(c)鲁宾逊认知到(a)点。如果鲁宾逊并未认知到椰子可食用的事实,那么他可能不会把椰子当成商品。举一个不同的例子,或许有些岛上的植物有药用价值,但如果鲁宾逊不知道,这些植物就不会变成经济商品。
消费品与生产品
我们现在了解广泛的商品,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做一些区别。一方面,鲁宾逊认识到某些稀有性物件能够直接帮助他实现目标。例如,河里的水可以直接解渴,椰子可以直接解饥。经济学家称它们为消费品。
另一方面,有些物品肯定有用,如果鲁宾逊有够多这类物品将有助于实现目标,因此,它们是商品,但它们并不是直接对他有用。它们只是间接有用,因为它们有助于鲁宾逊获得更多消费品。例如,长棍本身对鲁宾逊而言没有作用,如果它是岛上唯一的物品,鲁宾逊也不会把它当成商品。但因为椰子挂在树上,其中有一些鲁宾逊构不到,突然间,这根长棍获得间接价值。鲁宾逊现在觉得长棍是商品,仅管它无法直接充饥,但它能间接帮助他实现目标。经济学家把假设中的长棍这类物品,称为生产品、生产要素或生产手段。
对于商品而言,消费品与生产品之间的区别只存在行为人的心中。例如,如果绿巨人浩克也漂流到鲁宾逊的岛上,浩克可能会认为长棍是美妙的用具,让他可以抓到肩胛骨之间搔不到的痒处。对于浩克而言,同样的一根长棍会变成消费品。
土地、劳动力与资本品
即使在生产品的类别中,我们也还能再做区别。那些大自然直接馈赠的生产品,通常称为土地或自然资源,包括河流里的水或持续长出来的椰子等永久性物品,也包括有限资源,例如鲁宾逊可以用来作成平底锅或鱼钩的少量锡矿。
而鲁宾逊的劳动力是最重要也最灵活的生产品,也就是鲁宾逊用身体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就经济原则的逻辑而言,把劳动力和其它提供无限服务的自然资源(妥善维护的话)列成同一组,相当合理。然而,经济学家们一直以来都给予劳动力特殊待遇,一方面因为劳动力是每个人都拥有的生产要素,另一方面也因为劳动力是每个生产过程中的必需生产品。当鲁宾逊将身体用于间接满足目标时,他就在从事劳动。另一方面,如果他透过控制手、脑等身体部位来直接满足目标时,经济学家会把这称为休闲。鲁宾逊会把「体力」分配给劳动与休闲,以满足他认为最重要的目标。历史上,经济学家们将此称为劳动的负效用,强调个体会直接享受休闲,而只有在劳动能够(间接)实现一些比被牺牲掉的休闲更重要的目标时,才会把宝贵的时间分给劳动。[3]
最后,资本品是那些人们创造出来的生产要素。[4]每个资本品都由(至少一个)自然资源与劳动力相结合。大部分的资本品也由(现存)资本品所生产。[5]在鲁宾逊的小岛上,他用藤蔓加上劳动力所制造的渔网,以及他用岩石、树枝、泥巴、树叶加上劳动力所打造庇护所,就是资本品的例子。
收入、储蓄与投资
我们现在知道,鲁宾逊可以将他所处世界中的各种稀有物品,分成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品与消费品(包括休闲)等类别。而把这些串连起来的,则是流动的时间,以及鲁宾逊对于自身行为将如何改善未来幸福的理解。具体而言,鲁宾逊可以为了提高未来收入,选择在今天储蓄与投资。
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可能获得的消费品(与服务)。[6]储蓄则出现于某人的消费少于其收入时;也就是「量入为出」。投资则是将部分生产用于未来收入而非直接消费。
在第10课中,我们将更详细地讨论收入、储蓄与投资在现代市场经济里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大部分的交易都涉及金钱。现在,我们快速说明,即使在简单的鲁宾逊经济学中也会出现的这些先进概念的相似品。
用算例来说明会比较简单。显然,选用下述数字只是为了简化,让情况看来具体到足以使你感受鲁宾逊所面临的权衡。假设,鲁宾逊找到一颗适合的树,让他每小时能徒手打下1颗椰子。如果鲁宾逊每天投入10小时劳动,其余时间留给休闲(包括睡眠),这意味着他的原始劳动力,能够让他每天从岛上自然资源中获得10个椰子。幸运的是,鲁宾逊只需要每天吃10颗椰子就有充足营养保持健康。但是,每天劳动10个小时,没有周末,这很难称为理想的生活方式。除了这种艰苦的时间表,鲁宾逊也知道,在做多少吃多少的脆弱生存情况下,万一他生病或受伤,很容易就会面临死亡。
解决方案有的。鲁宾逊是个具有纪律且足智多谋的人,他也理解到储蓄与投资能够大幅提高生活水平。在他评估了目前状况后,鲁宾逊开始储蓄每日收入的20%。换句话说,鲁宾逊每天持续劳动10小时,每天收集(收入)10颗椰子,日复一日。但他每天只吃(消费)8颗椰子,因此,他在每天的收入中忽略(储蓄)2颗椰子。
鲁宾逊量入为出了25天后,累积了50颗储备椰子。自此他又恢复每天10颗椰子的进食量,每天都消费完他的全部收入。鲁宾逊停止累积椰子的主要原因,是他发现椰子从树上掉下来5天以后就会开始走味。因此,鲁宾逊设定了一个日常规律,他每天挑选10颗新的椰子,并把它们放到库存的其中一边,而从库存另一边最旧的椰子开始吃。有了这个周期后,鲁宾逊每天仍然能吃到整整10颗椰子(味道还不错),而且还有50颗储备椰子可以应急。例如,如果鲁宾逊因为生病无法劳动时,他能在食量减半的情况下有十天的存粮。[7]因为他愿意辛勤工作并储蓄果实,跟刚开始相比,鲁宾逊大幅提高他的生活水平。他不再处于饥饿边缘,鲁宾逊现在有十天的缓冲时间。
储蓄并累积消费品的简单行为很有用,但鲁宾逊意识到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在评估手头资源后,鲁宾逊把自己的储蓄投资在长期计画,他希望透过这个计画能够永久性增加他在未来的每日收入。仗着他的50颗储备椰子,鲁宾逊决定暂时休息两天不去收集新椰子。
但我们的英雄并不是在放假!与此相反,鲁宾逊把他第一天的10小时都花在岛上游荡,收集合适长度与厚度的树枝。这个过程很缓慢,因为鲁宾逊看到合适的树枝时,他需要用锋利石头先稍微锯开,树枝才不会在折下来的时候被折坏。[8]鲁宾逊在第一天吃掉10颗椰子,他的库存减少至40颗椰子。尽管他工作了一整天,却没有获得新椰子。相反的,他只有一堆坚固的长树枝,他把它们从原来的形状和地点转换成现状。
鲁宾逊在第二天时又花了5小时用锋利的石头准备更多树枝。然后,他花了2个小时切下一些藤蔓并拖回营地。最后,第二个工作日的剩下3个小时,鲁宾逊把树枝摊在地上对接,然后用藤蔓把树枝对接的重叠处紧紧捆住。第二天结束时,鲁宾逊的库存降至30颗椰子。但是,除了(减少)的储蓄储备外,鲁宾逊还多了新的资本品:一根又长又坚固的棍子。
隔天,鲁宾逊带着他的资本品出去兜风。他满意地发现,透过这个新资本品的协助,他可以用1小时的劳动取得5颗椰子。因为他的生产力巨幅增加,鲁宾逊认为他现在做太多了!鲁宾逊现在每天只要花4小时采集食物,而不是10小时。现在他每天都有20颗新椰子,比他的徒手「收入」还多了两倍。鲁宾逊重新补充他的库存,储备最多数量的可口椰子,他在几周内持续从他的新收入中储蓄,直到他的库存增加至100颗椰子。[9]他再次回到全食量的5日储备,不同的是,现在「全食量」指的是每天20椰子。在这个新平衡状态下,鲁宾逊每天花4个小时打下20颗新椰子并补充储备。而同一天,他吃掉20颗最旧(最成熟)的储备椰子。
鲁宾逊先生的前景显然看好。在此之前,他得密集地每日工作10小时;一整天爬树是很困难的。这些辛苦的劳动,换来每天10颗椰子的报酬。但因为他打造资本品的明智投资,鲁宾逊现在每天只要花4小时用长棍打椰子,这可比徒手爬树轻松得多。而且他每天还能够享受比以前多一倍的椰子,而坦白说这也是他每天对椰子的食欲上限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细节。如果鲁宾逊想永远保持他生活水平新高,他不能够耽溺于享受每天20小时的休闲。不,除了每天花4个小时收集新椰子的劳动之外,鲁宾逊也必须奉献一些宝贵时间来维护他的长棍。例如,假设长棍使用了整整一星期后,树枝组接处开始脱结,长棍两端磨损严重。这意味着鲁宾逊在使用了新资本品7天以后,他得花一些时间来替换首尾两端的树枝,还得用新的藤蔓重新绑紧长棍。
如果鲁宾逊每天只劳动4小时来收集椰子,他只能怠惰7天。鲁宾逊在第8日上午会发现长棍没那么好用,然后他得在这天花(譬如)7小时,收集新的藤蔓和两截树枝,并重新组装长棍。此外,除了得工作那么长时间,鲁宾逊还得动用他的椰子储备,因为他那天无法收集任何新椰子。
相较于这种动荡的时间表,轻松工作7天取得大量椰子,但在第8天紧张兮兮地辛苦工作还得不到任何椰子,鲁宾逊可以把生活安排得较平顺一些。在这个新平衡的典型日常生活中,他可以花4个小时收集20颗新椰子并加到库存(当然他吃了100颗库存里最成熟的20颗)。但他每天多花了1个小时维护他的资本品。这样一来,在典型日程过了一周后,鲁宾逊已经进行了7个小时的劳动,对因使用而有所损耗的长棍进行必要修复。[10]
我们可以用经济学术语,来退一步描述鲁宾逊的所为。鲁宾逊透过低于收入的消费(量入为出),他储蓄了一些椰子,建立防范未来收入中断的基金。此外,鲁宾逊还投资他的资源,拿来制造能大幅提高劳动生产力的资本品。长棍完成后,鲁宾逊每天只消费净收入,他将总收入的一部分投资在平衡资本品的折旧。
商品以单位估价
经济理论中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就是理解人们以单位评估商品价值,而不是以整个商品类别互相比较。用经济学的行话来讲,他们现在说人们基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对商品估价。
这种新思考方式的典型例子是所谓「水与钻石悖论」。乍看之下似乎很奇怪,水的价格这么低(有些餐厅甚至免费提供!),但钻石的价格则如此高。(试着跟服务生要一杯填满的免费钻石。)如果经济学家认为,商品的价值最终与人类满足主观目标的企图相关,钻石怎么可能比水更有价值?毕竟,如果你渴死那就别说要满足其它目标了。
三位不同的经济学家分别在1870年代初分别独立找出这个问题的解答:是的,解释物品价值的方法,得理解那些对物品估值的人抱有什么目标。但是,真实世界中,这个人在做选择时,从未面临「全部的水」与「全部的钻石」这种权衡。如果真得选择,那么,这个人很可能会选水。但在日常生活中,水的取得很容易,所以每加仑水的价值很低。相反的,钻石没有多到足以满足所有人对钻石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钻石相当有价值。经济学家们说,钻石比水还稀有。
这种以单位对商品估值的原则,同样适用于鲁宾逊的世界。例如,假设有天晚上鲁宾逊不小心睡着了但他的营火还没燃尽。有阵风刚好把火花带到鲁宾逊用藤蔓、树枝跟树叶搭建的简陋庇护所。等到鲁宾逊睡醒时,整个小屋都陷入火海。
鲁宾逊知道他得赶快在它倒塌砸到自己之前跑出去,而他刚好有时间带着一样东西一起逃出地狱。庇护所里的东西只有1颗新鲜椰子和1只他以前在船上戴的手表。他该选择什么样东西一起逃出火海?
肤浅的猜测可能会说:「鲁宾逊应该选椰子,避免饥饿比保留一个无用的文明纪念品更重要。」
但这个答案是错的。少了这颗椰子并不意味着饥饿与饱足之间的差别。事实上,鲁宾逊还有99颗远离火场的椰子储备。最糟糕的情况下,鲁宾逊唯一的牺牲是某个特定的一天只能吃19个椰子(甚至不一定是隔天),而不是平常的20颗椰子。事实上,鲁宾逊可能会决定在某天额外工作12分钟[11] ,打下21颗椰子来弥补火灾的损失。
普遍的原则是,鲁宾逊将以单位评估商品价值。当他要决定某个特定的椰子相比于某只特定的手表珍贵多少时,他会考虑他的目标将如何受到这些特定物品影响。对鲁宾逊而言,100颗椰子比100只手表更有价值并不重要;这不是他在面对着火小屋时所面临的问题。他必须要决定的是1颗椰子是不是比1只手表更有价值。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损失1颗椰子不会世界末日。它只意味着,鲁宾逊将不得不在某些时候少吃一点,或多工作一点。经济学家们说,椰子的边际损失微不足道。这就是为什么鲁宾逊选择手表很合理,因为他是基于情感因素估值。
最后一块拼图:鲁宾逊该拿自己怎么办?
我们终于准备好如何解释鲁宾逊的行为。简单地说,鲁宾逊所做的决定,是为了达到他最重要的目标。以经济学语言来说,鲁宾逊采取行为以实现排名最高的偏好;某些经济学家会说鲁宾逊会「最大化他的效用」。
然而,在此有个重要警告。当鲁宾逊在做选择时,他不能单纯考虑他主观上认为的收益,他还必须考虑成本。某项决定的成本,是鲁宾逊因为此项决定而无法达成的次重要目标(相比于该项决定所欲达成的最重要目标)。经济学家经常用「机会成本」来形容这种情况,他们将此定义成因为选择而被牺牲掉之次要目标的主观价值。
本课截至目前为止,已经解释了鲁宾逊在日常决策中所面对的权衡。如果不理解他各个选择间的连系,我们就无法获知鲁宾逊决策的实际意义。例如,让我们重新思考鲁宾逊逃出着火小屋这个行为。我们说过,鲁宾逊面临在1颗椰子与1只手表间的权衡。但实际上,我们作了一点弊,剧情快转到需要权衡的瞬间。现实生活中,鲁宾逊可以有各式各样的选择。他可以不要带走椰子或手表,而决定用双手猛打自己的脸。或者他可以拿起椰子,然后把椰子水倒在燃烧的屋顶上。事实上,我们只是理所当然地认为,鲁宾逊会把逃离小屋摆在首位。他当然也可以选择在吸入过多浓烟晕倒之前,从容地待在小屋里吃掉他那颗最后的椰子。
讨论鲁宾逊愚蠢地让自己的小屋着火后会采取什么行动时,我们没有考虑到刚才提到的那些笨选项。我们知道,鲁宾逊会先挽救自己的生命,选择逃离小屋,因为(我们假设),他把自我保护摆在偏好名单上的高位。(譬如,远高于多睡几分钟。)我们从描述得知,他面临只能带一样东西一起逃的实质决策。我们没有比较抢救手表的好处跟不能用手打脸的机会成本。因为那甚至不是他行为的真实成本,因为「打脸的快乐」被假设不在鲁宾逊的偏好名单高位上。
相反的,在试图理解鲁宾逊真正面临的决定时,我们会看什么是最好的选择,以及他决定抢救手表后会因此牺牲什么。在我们的故事中,我们假设鲁宾逊的下一个最佳选择是抢救椰子。[12]经济学家会如此解释鲁宾逊的行:鲁宾逊认为拥有手表的好处大于少了1颗椰子的成本。换言之:鲁宾逊可以用1只手表和99颗椰子实现的目标,比他没有任何手表但有100颗椰子能达到的目标,更重要。
鲁宾逊的另一个决策就比较复杂,但基本原理相同:鲁宾逊总是选择好处(收益)超过成本的选项。例如,当鲁宾逊决定在某天多工作1小时以收集更多藤蔓,那是因为他认为收益大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好处是(最终)在未来消费较多椰子的额外享受。(记住,他需要这些藤蔓让长棍保持在良好状态以打下椰子。)成本则是鲁宾逊因为多工作1小时而无法实现之次重要目标的价值。例如,假设他去砍藤蔓的路上,看到一堆因为疯狂雷击而被打落的藤蔓,完美地散乱在地上。在这种情况下,鲁宾逊决定多享受1小时的休闲。这意味着他原先决策(花1小时砍藤蔓)的机会成本,是当天有20小时的休闲,而不是19小时。[13]
本课的最后要点是鲁宾逊的所有行为都受到他的期望所引导,也就是他对未来的预测。当鲁宾逊作出某个具体决策时,他选择的是这个决策结果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成本。他很可能是错的。例如,鲁宾逊可能会花费数周时间收集树枝和其他材料来建造一艘木筏。他认为他能用它来逃到外海,希望会有人会经过那里而因此获救。对鲁宾逊而言,这个渺小的逃生机会带来的好处,比他建造木筏时牺牲的休闲更重要。
然而,经过多次的尝试,鲁宾逊认识到这片大海让他没法只用木筏逃离小岛。不幸的是,他在岛上找不到可以拿来当大帆的东西。他遗憾地发现花在木筏上的努力完全是浪费时间。或者更准确地说,完整浪费了他的休闲时间。
尽管鲁宾逊犯了错,身为经济学家的我们,仍然会把他原来的选择,解释成鲁宾逊认为出海带来的好处大于那些闲暇时间的成本。虽然这并未涉及真正的权衡,但最终,是鲁宾逊的信念(与偏好)引导他的决定。
1现代的读者可能想到2000年电影《浩劫重生》里汤姆.汉克扮演的角色。
2如果鲁宾逊把长棍当成火把用,他就不能再用同一根长棍去打椰子。但不管他的行为如何,重力的作用仍然相同。
3请注意,休闲并不一定是指在海滩上闲逛,劳动(工作)并不一定是指消耗体力。鲁宾逊可能喜欢在海里游泳,这种活动是很好的体力锻炼,甚至会让肌肉隔天酸痛。但在享受这个活动之前,他得先从事无聊至极而且对体力要求不高的收集营火用树枝的任务。
4定义中的各元素都很重要。如果鲁宾逊所创造的商品并非生产要素,那就不是资本品,而是消费品。如果鲁宾逊拥有一项生产要素的商品,但并不是自己生产的,那么,它也不算是资本品,而是天然资源。
5就逻辑而言,人类历史上生产出来的第一件资本品,必须是某个人用劳动将原始大自然资源改造成生产要素。
6就技术层面而言,总收入是指特定期间的最大消费额,而净收入则是在投资足够维持未来相同总收入之后的最大的可供消费额。
7我们可以假设椰子从树上打下来的第十天后,味道虽然变差但仍可食用。
8请注意,锋利的岩石是一种天然资源,鲁宾逊把它再加上自己的劳动来锯断树枝,以生产出资本品。
9在鲁宾逊第一天使用长棍时,有30颗椰子库存。如果鲁宾逊每天打下来的20颗椰子中只吃15颗,要将库存累积到100颗得花上2个礼拜。在那之后,也就是第15天开始,他就能够吃每天打下的椰子量,也就是20颗椰子。
10为了让故事合理,鲁宾逊在技术层面上得使用第七个工作天的第五个工时,以及下周开始的第一个工作天的第一个工时,来换下长棍头尾的树枝并重新用藤蔓绑上树枝。这是因为,就算鲁宾逊要花7小时来维护长棍,他也不能将这些工作平均分摊到七天,根据描述,换下头尾树枝并捆上新树枝的这项工作,一个小时做不完。如果你是纯粹主义者,想要确切描述出鲁宾逊每天工作的循环,请记住,鲁宾逊可以选择投入多于4小时来收集椰子(同时只消耗20颗椰子),暂时让库存超过100颗。然后,如果之后鲁宾逊需要更多时间来维护长棍时,他可以动用椰子储备。透过适当的规划,库存可以不低于100颗,而鲁宾逊也永远不需要吃放超过5天的椰子。
11记得鲁宾逊用长棍可以在每小时打下5颗椰子,这意味着他每12分钟可以收集1颗椰子。
12换句话说,如果手表不在屋内,鲁宾逊会选择抢救椰子。
13还记得,鲁宾逊得花4小时时间收集椰子,因此,他每天还剩20小时。如果他继续工作第5个小时的话,他的休闲就只剩19小时,包括睡眠。
课程小结…
- 我们可以透过研究只包含一个人的想像「经济体」,从中学到很多基本的经济概念与原理。在简化场景中学习掌握这些工具后,我们可以把这些工具应用到涉及许多人的复杂现实情况。
- 个体所作的重要决策之一,就是要把时间和其它资源投入现在还是未来。透过储蓄与投资,人们牺牲当前的享受,但是能在未来取得更大的享受。
- 经济学家们说,假如主观收益大于成本,个体将从事越多「单位」的行为。
新的术语
- 经济地使用(economize):小心使用资源的行为,因为资源稀有,只能满足有限数量的目标或偏好。
- 消费品和服务(consumer goods and services):直接满足个体偏好的稀有性有形物品或服务。
- 生产品/生产要素/生产手段(producer goods / factors of production / means of production):间接满足个体偏好的稀有性有形物品或服务,因为它们可以被用来生产消费品和服务。
- 土地/自然资源(land / natural resources):大自然馈赠的生产要素。
- 劳动力(labor):个体之身体对于生产的贡献。
- 休闲(leisure):一种特殊类型的消费品,个体使用身体(和时间)直接满足偏好,而不是从事劳动的结果。
- 劳动负效用(disutility of labor):经济学家用来描述人们喜欢休闲更甚于劳动此一事实的术语。人们只会为了其间接回报而从事劳动。
- 资本品(capital goods):人造的生产品;并非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礼物。
- 收入(income):某个特定期间内,个体预期能新增的消费品和服务。
- 储蓄(saving):消费少于收入;量入为出。
- 投资(investment):把资源投入预期将增加未来收入的计划。
- 生产力(productivity):某个生产要素在某段期间的生产量,通常用来作为劳动力的参考。
- 均衡(equilibrium):干扰或变化平息后的稳定状态。
- 折旧(depreciation):资本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磨损或「耗尽」。
-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经济学术语,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所能增加的主观享受。
- 收益(benefits):行为带来的主观享受。
-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因为某个行为而牺牲之次佳选择的收益。
- 预期(expectations):个体对未来的预测,涉及其对于「世界如何运作」的认知,进而引导其当前行为。
问题研究
- 经济学是否假设个体的行为孤立于社会?
- 说鲁宾逊用他的「心智能力」创造商品是什么意思?
- 休闲有可能比劳动需要更多的体力吗?
- 为什么鲁宾逊需要担心他的资本品折旧?
- 预期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决定?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