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一切代价”的代价
“不惜一切代价”的代价

文 风灵
中兴通讯遭遇美商务部禁售处罚,企业自称,这将导致中兴通讯立即进入休克状态,人们似乎一夜之间发现,高级芯片如此重要,必须要自给自足才能不受制于人,甚至提出“不惜一切代价”发展国产芯片。事发以来,已经有很多议论,各种检讨,但少有人仔细思量,“不惜一切代价”,到底会是什么样的代价?
首先要问的是,为什么要进口高级芯片?是因为进口比自产要划算。就如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生产粮食,而靠购买粮食吃饭一样。如果要学种地,既然祖祖辈辈都学得会,现代人多半也学得会,但为什么不去学?是因为我们从事别的工作更有收益,能赚到更多的钱,比自己种地过得更好。这就是交换与分工的理论,是比较优势的理论,是经济学肇始之时就已被揭示的财富产生的源泉。
不能自给自足不是落后的表现,而是繁荣的表现。分工本身就意味着不能自给自足,分工越深入越细致,越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与此同时,能够自产自销的部分就越少。个人如此,比如,亿万富翁们能让人代劳的事通常都不会亲自动手;国家也是如此,没有哪个发达的经济体不是靠贸易交换,而是靠自力更生,越发达对外依存度越高。历史上,美英两国都依赖于国际贸易而发达。特朗普号召“买美国货”“雇美国人”,只不过是重商主义者的直觉,既不符合经济规律,在现实中也没有可行性。
粮食只需要少数人生产,高级芯片也只需要少数人生产。建立在进口芯片之上的国产智能手机业(乃至更为广泛的电子产业)极为繁荣,多年来反复验证了这一点。但有人可能会说,粮食虽然只需要少数人生产,但全世界的粮食很难被生产者垄断,而高级芯片却是美国的企业处于垄断地位。
其实,由美国企业垄断高级芯片就暗示着,其他国家自产芯片的代价极为高昂。高级芯片业利润丰厚,世界市场如此庞大,又多的是不差钱的企业和企业家,即使如此,也没有能打破这种垄断(可以对比一下能源产业的相反情况)。显然,另起炉灶独立开发高级芯片得不偿失。有人认为,中国没有研发自己的芯片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有关,这可能是部分原因,但绝不是主因。因为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同样面临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而中国产品也可以销往外国市场,享受他国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何况,许多知识产权保护良好的国家也是靠进口芯片,甚至靠进口整机。
国产手机业的成功,表明这个行业整体上发挥了比较优势,而避免了比较劣势,这是市场信号发挥作用的结果。既然市场没有引导中国的企业去自主研发芯片,“不惜一切代价”就意味着忽视市场信号,而人为地将资源从优势领域撤出,投入到劣势领域(资源的转移是零和博弈,如果要将资源投入相对劣势的领域,其来源必定是相对优势的领域),削峰填谷,从扬长避短变成了扬短避长。
这种人为干预能带来强大或安全么?其实,一人或一国的强大和安全,不在于什么都能靠自己解决,而在于优势的方面足够优势,那么,其他方面有多少劣势都无所谓。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比尔·盖茨不种地,不织布,不盖房子,不造汽车,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强大和安全,不妨碍他的产品影响或改变了亿万人的生活乃至命运。国家同样是尺短寸长,小国相比大国,通常劣势更多而优势寥寥,但哪怕是要啥没啥的弹丸之地,也出现了不少“小而美”的发达经济体,比如瑞士,荷兰,比如亚洲四小龙,优势有那么几点甚至一两点就够了,其余不可胜数的劣势也并不妨碍它们的强大、安全,不妨碍人民的自尊与自豪。
芯片国产战略,其思路恰恰与此背道而驰。将优势领域的资源投入到劣势领域,优势将会缩小,而劣势能不能扭转,尚不可知。这意味着,世界对中国的依赖减少,而中国对世界的依赖却未必会减少。那么,是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了呢?况且,仅仅高级芯片国产根本改变不了什么,因为还有大量的重要物质需要进口,比如石油,粮食,药品和医疗器械。事实上,“不惜一切代价”几乎必然导致相反效果,因为这在经济上是一种不当投资,将带来浪费和低效,减少国民财富,也就是说,用来进口其他必需品的资源也会减少,造成进一步的短缺和依赖。
纵观历史和现实,从来没有一个完全靠自力更生,就能丰衣足食的国家和个人。即使鸦片战争前所谓闭关锁国的大明和大清帝国,也是靠从新大陆引进了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才缓解了几千年来的吃饭问题。没有世界贸易,地大物博的天朝上国,也做不到自给自足。
专业分工合作不仅是生产的分工合作,更是知识的分工合作,拒绝世界分工,追求国产化程度,就是拒绝利用他国他人的知识和成果。一国要关起门来,从头开始,将整个人类的各种知识靠自己发展出来,包括可传授的明示知识,也包括不可传授的默会知识,包括过往的积累,也包括现在的创新。不说这可能不可能,就算能够这样做,但与此同时,另一个本就领先的国家,却愿意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交流合作,互利共享,那么哪一方会发展得更快,岂不是一目了然?
两弹一星常常被当做不惜一切代价取得成功的例子。是不是真的自主研发,先不讨论,就算是,真的是成功的例子吗?是那时候的中国强大,还是现在的中国强大?朝鲜有核武器,韩国没有,日本没有,是朝鲜强大,还是韩国日本强大?
肯定还有人不服气,眼看着中兴被美国制裁而束手无策,美帝卡脖子,没有自己的高级芯片怎么行?前已述及,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对外依存度极高。历史上,美国偶尔企图闭关锁国,比如大萧条后,那也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现在,它可以卡别人的脖子,别人也可以卡它的脖子。比如,如果美国不从外国进口服装,虽然不至于没有衣服穿,但全靠自产的话,生活水平必然下降一截。如果各种商品都要自产,美国同样会从世界第一的宝座上掉下来,变成可怜的穷国。美国大体上明白这点,因此,维护世界正常的贸易秩序长期以来都是它的核心利益之一。也就是说,它通常不会卡人脖子,以防别人报复,何况有钱不赚更是傻瓜。
因此,禁运是面双刃剑,美国不会轻易动用。目前,美国只是对极少数的国家禁运,这些国家都不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至于中国,美国希望的恰恰是相反的事,巴不得把十倍百倍的东西卖到中国来。中兴是作为单个的企业被美国商务部制裁,缘起中兴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措施,是个案,而非普遍情形。美国制裁伊朗,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中国的政府和企业都不曾正式反对,而美国企业与中兴签订的合同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如今只是按章办事。既然合同中有了规定,那么反复故意违背合同,所产生的后果,就谈不上是什么不可预料不可防范的风险。因此,中兴事件,对于其他诚实经营、恪守契约的企业来说,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更何况,自力更生,并不是为了背信违约,为所欲为。
回到开篇的问题,“不顾一切代价”的代价是什么?这其实是南辕北辙的故事,由于方向错误,你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越高,离你想到到达的目的地就越远。
(如果是私人企业不惜一切代价去搞研发,那是市场行为,无可厚非,但如果以国家集体的名义"不惜一切代价"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是穷志气,同时也意味着全体P民被绑架的恶果。)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