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百年大树:奥地利学派巨擘的传奇图片小史

青春的百年大树:奥地利学派巨擘的传奇图片小史

文/阳子居
奥地利学派
在与德国历史学派的方法论大论战之中,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及其在维也纳的追随者们被德国历史学派的教授们带些轻蔑意味地贴上了“奥地利学派”的标签,从此,这个伟大的学派终于开始了她百年进化史。她已经一百多岁了,但她就如《星际穿越》里的库伯那样,人间已逾百年沧桑,她则依旧翩跹动人。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核心理念
1、有目的的行动的人;(2)主观主义;(3)边际分析。
奥地利学派开山祖师:门格尔
(Carl Menger, 1840年2月23日-1921年2月26日)
开创一个时代与风尚的巨著《国民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
),首版于1871年,门格尔时年31岁。第一次但是却无比娴熟的运用边际分析和主观主义方法演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这部巨著中,你可以看到后来米塞斯、哈耶克的影子。
奥地利学派进击的巨人:庞巴维克
(Eugen vonBöhm-Bawerk,1851年2月12日-1914年8月27日)
《资本与利息》(Capital and Interest)两卷本,第一卷《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与批判》(A Critical History of Economical Theory)出版于1884年,时年庞巴维克33岁,第二卷《资本正论》(The Positive Theory of Capital),出版于1891年,时年40岁。这两部书开创了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主义利息理论,重击传统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这两部作品的问世,可能让某人瞬间零乱,搞得某人的巨著的第二卷和第三卷难产,直至某人去世后才在好基友的整理下,勉强凑齐。
1984年庞巴维克的头像被印在了奥地利的纸币上。
奥地利经济学家被国家法币系统所认可,从今日来看,也可以说是很有趣了。
附带说一下,1898年,庞巴维克时年47岁,在英国出版了一本重磅的批判性作品,算是将庞氏理论在论战上进行了有力运用,同时也是对下一个世纪的危言。
奥地利学派的集大成者:米塞斯
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 1881年9月29日-1973年10月10日
奥地利学派因米塞斯而真正成为一个具备个性的独立经济思想流派,尽管他本人因二战流亡美国而在学界日益边缘化,然而艰难的人生非但没有击垮他,反而他的创作力量和他的生命力量一样得到无限地激发,将经济学置于一个更加宏阔的理论基石:人的行动学的框架之下,令奥地利经济学不断焕发出永恒而迷人的魅力。他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品质,令后人膜拜不已。真所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那牛脾气,也令人战栗,他是经济学家里的“怒庵”先生。
他的鸿篇巨制叫做《人的行动》(Human Action:A Treatise On Economics.),出版于1949年,时年68岁。这是一幢大厦,为一个基于人的行动学的经济学搭建了全方面的框架,同时也垒上了厚重的巨石,现在它专等后人们添砖加瓦,修饰装潢,这是一个华美宫殿的雄浑质朴的元结构。
米塞斯最早出版的一部书也是开创性的,名叫《货币与信用理论》(The 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进一步夯实并发展了庞巴维克的理论。此书出版于1912年,时年米塞斯31岁。
米塞斯另外一部奇书,如今成为了一些人的利器。这部奇书出版于1922年,叫做Socialism: An Economic andSociological Analysis。时年米塞斯41岁。
奥地利学派百科全书式的老寿星: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58日-1992323
我第一次知道哈耶克是1996年上大学本科一年级时一位后来的新左派老师推荐我们读《通往奴役之路》(TheRoad to Serfdom)。这个奇特现象很有趣地说明了哈耶克人缘好,真正的左右逢“缘”呢!
1974年,右翼经济学家哈耶克竟然与左翼经济学家憨大谬大(Karl Gunnar Myrdal,1898~1987)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哈耶克在学界吃得开,却并不表明在奥地利学派内部也可以如此。在一些人眼中,哈耶克属于走偏了道路的那种,特别是他后期的文化演进的自发扩展秩序论,让人认为他已然离开奥地利学派的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路线很远了。代表这种文化演进思想的巨著是《法律、立法和自由》(Law,Legislation and Liberty),该书出版于1978年,时年哈老79岁,另外一部是他晚年最后一部作品《致命的自负》(The Fatal Conceit:The Errors of Socialism),该书出版于1988年,时年89岁高龄。
不过,哈耶克的商业周期理论和知识分散学说还是启发了很多后来的奥派学人的。
1929年,奠定哈耶克学术地位的《货币理论与商业周期》出版,时年31岁。哈耶克之所以获得诺奖,也有赖于他这方面的“开创性”成就。当然,我们知道,哈老这方面的思想资源全仰仗了米大大了。
“著作等身”的奥地利学派复兴大宗师、无政资教父:罗斯巴德
Murray Newton Rothbard,1926年3月2日-1995年1月7日
罗斯巴德应当是奥地利学派中的战斗机了,他的写作状态估计有点类似于巴尔扎克式的疯狂。黄花非鱼黄振国老师说:“他活了不到70岁,创作能力却非常惊人。他写了25本著作,有的非常厚,像《人,经济与国家》原文400多页,《在自由中孕育》1600页,《奥派经济思想史》1000页。他写了1500多篇文章,每篇动不动就上万或者几万字。”“他是典型的夜猫子,有两个特点,一是熬夜特别厉害,二是不运动。结婚第二年,妻子让他签了一个协议:每天清晨5点前必须睡觉,下午1点半以前必须起床。对正常人来说这已经够晚了,可见此前罗斯巴德熬夜更严重。”由于1995年突然去世,那部后来引我入胜的当时正在进行中的《奥地利学派史前经济思想史》(An Austrian Perspective on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Economic Thought Before Adam Smith/Classic Economics)很可惜只出版了两卷本。据说罗斯巴德虽然去世了,但是很有不好著作没有出版。
同时,他短暂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不仅仅在思想领域独树一帜,旗帜鲜明地高举无政府资本主义(Anarcho-capitalism),而且他积极投身于与人们相爱相杀,演绎丰富爱恨情仇的事业之中。比如他与俄裔美人安兰德。同时他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政党活动,与乃师米塞斯真是有着天渊之别。大概是把米塞斯的思想的愤怒,转化成了行动的愤怒了。他创办杂志,与新左派合作,参加美国自由党,当然最终的结局几乎都是决裂。
罗斯巴德被认为是米塞斯最忠实的继承者,经济学上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他的《人、经济与国家》(Man, Economy, and State)是米塞斯《人的行动》之后又一部史诗性巨著,深得米大大好评。这部巨著不仅全面阐释《人的行动》,也有着修正它的雄心壮志。
老罗在1954年自己这样说道:“本项目的最初想法是一步步清楚地解释米塞斯的《人的行动》。然而,随着工作的进展,由于我必须详细阐述米塞斯有时候较为疏散的框架,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做新的、原创性的论述。……传统上讲,一部教科书应该用清晰、一步一步的方式,仅介绍已经公认的理论。但我的教科书不仅与今日99%的经济学家所认可的理论大相径庭,而且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论点,米塞斯和其他所有经济学家都必须被修正:垄断理论。”这时,罗斯巴德正在28岁的青葱岁月。到这部书出版,时间已经到了1962年,那时罗斯巴德36岁了。
罗斯巴德的另一部神作,可以算是为无政府资本主义奠定理论基石的大作是《自由的伦理》(The Ethics of Liberty)。这部书从人的自我所有权的自然权利观开始演绎,逻辑清晰地建立了自由至上主义的伦理基础。读完了以后,一般人都会有一种遁入逍遥、智商升级的感觉。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是1982年,那时罗斯巴德56岁了。
罗斯巴德还会告诉你不少超越你日常认知的事情的真相。比如历史教科书教导你,是自由放任导致了大萧条,但是罗斯巴德会拿充分的证据证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干预导致了这场影响深远的经济灾难。这本书叫做《美国大萧条》(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它出版于1963年,此时罗斯巴德37岁。一般经济学老师会告诉你美联储是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独立于美国政府的央行,美联储怎样神奇地透过货币操作引导经济向好。罗斯巴德会告诉你真相,美联储与其他国家的央行没什么区别,都是大部分经济灾难的根源。这些观点在《银行的秘密:揭开美联储神秘的面纱》。它出版于1983年,此时罗斯巴德已然57岁。
罗斯巴德已经去世了23年了,但是如果你读他的书,你会感觉到那种青春的力量。
奥地利经济学派犹如一棵大树,在前面所述的门格尔、庞巴维克、米塞斯、哈耶克、罗斯巴德这些主干外,还生长出了其他庞大的枝条:美国经济学家柯兹纳(Israel M.Kirzner)、西班牙经济学家德索托(Jesús Huerta de SotoBalleste)、德国经济学家霍普(Hans-Hermann Hoppe)等等,在这些奥地利经济学前贤和先辈的指引下,我知道很多年轻人,其中有很多是中国人,聚集在奥派和自由至上主义的大旗下,在观念的战场上继续做着坚强的战斗。奥地利学派这棵大树已经成长了一百余年了,现在仍旧处在她的青春期,这是一棵年轻的百年大树,她会继续健康地长大,枝繁叶茂。
谨以此文,纪念这个青春的日子。2018/5/4。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