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猪是如何摔死的?
风口上的猪是如何摔死的?
“一个民族的文化愈高,人们对于物的真实本质和固有性质的研究愈深,则真实财货的数目就愈大,而虚拟财货的数目就愈小。在经验上,凡真实财货最贫乏的民族,其虚拟财货的数目通常就愈大;这就是在“真知识”即知识与人类的福利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的有力证明。”——卡尔·门格尔
一个人,做出某个行动,通常受自己秉持的价值观念驱使。也就是说,他认为,以哪种方式去行动,对他来说是对的。虽然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表明,人的行为也会受环境的影响,人也会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有条件反射。但这种行为,与有意识的行动应该区别开来。
人每天都在做出选择。这些选择可能是因为环境影响,但最终的决策者,仍然是行动人本身。行动人所持的观念,是指引行动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一个行动人发现自己正在受到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被控制,他是可以选择逃离这种控制的。这正是观念的力量。前提是,他了解这种控制的害处,以及知道这种控制原理。《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就是讲的这个,最后,主人公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发现了另外一个精彩的世界。

人在做出某个行动前,他会评估哪个行动对他想要达到的目的有利。从这一点上来看,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但这并不代表他做出的这个行动,结果一定会对他有利。只是他认为,他做出这个行动对他自己有利而已。也就是说,要认识到自己要达到的目的,与自己所采取的手段,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他以为,他认识到了,或者经比较可能性较大。
奥地利经济学创始人门格尔说,认识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才是财富积累的原因,而不是斯密所谓的“分工合作”。只是人们认识到分工合作,能给大家都能带来好处,于是才有分工与合作的行动。
这意味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人们想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目的,却对要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缺乏认识。

(哈耶克在本书中指出中央指令经济无法让人民富裕)
大的来说,社会主义国家执政者,企图通过中央指令性经济,让人民生活富裕;小的来看,企业家企图通过对员工的控制、监视、考核,希望他们更好地服务顾客,并最终赢得消费者;在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期望大家和睦相处、夫妻相敬如宾,但是却对有效的沟通、情绪的克制一无所知,所以便达不到他们期望的目的。
门格尔将那些达不到真实目的,对因果关系认识错误,从而采用的那些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所采用的手段,称为虚拟财货。为什么叫虚拟财货?就是说,行动者想当然认为,自己采取的行动,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但其实达不到。
门格尔说:
“一个民族的文化愈高,人们对于物的真实本质和固有性质的研究愈深,则真实财货的数目就愈大,而虚拟财货的数目就愈小。在经验上,凡真实财货最贫乏的民族,其虚拟财货的数目通常就愈大;这就是在“真知识”即知识与人类的福利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的有力证明。”
(虚拟财货一词,来自此书)
这说明,认识事物的因果关系,了解什么是达到我们目的的真实财货(手段),需要学习知识。
在企业中,企业主要求全体员工要把顾客放在第一位。这个要求是没错的,作为企业生存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把顾客的需求摆在重要的位置,在缺乏政府扶持的情况下,是很难生存的。但是,如果这家企业让员工感受不到自己被尊重,或者让员工们发现,企业高层所践行的价值观,并不是高层所宣扬的那些,他们是不会将上级这种迫切的心情(对顾客好),传递到顾客那里的,他们甚至可能会将受到的冤屈,发泄在顾客那里去,从而影响企业的总体绩效。

(星巴克创始人认为,只有对员工好,员工才可能对顾客好)
再比如说,你希望别人对你坦诚相待。这个目的对减少沟通成本,是非常好的。因为人人说真话,能把问题暴露出来。但是,当别人对你坦诚相待时(真话有时候不是很好听),你却怒火相待,这样,久而久之,你便听不到真话了。于是,你开始抱怨别人不坦诚,批评别人报喜不忧。殊不知,原因竞争在自己这里。这就是对因果关系的认识不到位。
如果认识到情绪会影响对事物的准确判断。我们在面对那些可能激怒我们的话语、行动的时候,会刻意让自己冷静下来。这可以从经验中反思学习,也可以通过阅读心理学基本原理得知这个理。

一个高管,入职前要选择一间办公室,拿着罗盘在办公楼里转来转去,最后挑了一间宽敞明亮的(其实这不用罗盘也可以感受到哪间办公室坐着舒服)。他给老板说,这个位置风水好,可以给公司聚财。于是,将原来的隔墙拆除,重新装修了一番。但是,他的罗盘却没算出,入职后一个半月,便和老板分道扬镳。当然,也有企业老板,以生肖属相八字,来选择职业经理人,最后分道扬镳也不在少数。
虽然正如人生在世一样,公司的经营同样存在着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但最终决定公司是否赚取利润的,仍然是作为企业家以及所带领团队,所做出的正确的经营决策,还有与之相关的社会与政治环境。这些与办公室风水并无相关。毛泽东在不透风的窑洞中,照样指挥夺取了政权。脸书创始人的办公桌和普通员工并列,而今他们是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之一。
还有不少企业主,将公司刻意模仿成政府,搞互相监督与制衡。殊不知,政府是一个掠夺组织,它的生存依赖于对武装暴力的垄断和对税收的强制征收。而企业,是经济合作组织,是要全员共同一致为了经营目标共同发力,他们共同合作,为赢得客户信赖而发挥聪明才智,做出明智的行动。如果企业采取政府的做法,必然是增加内耗,降低办事效率。各种暗地里的监督和告密行为,会让那些优秀、有志向的员工及早脱离。而离开了优秀的员工,企业谈何发展?

经济学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寓言,叫“公有地悲剧”。意思是,一块公地,它不属于任何人,而是属于所有人。于是,便没有一个人来真正为这块地的未来着想。所有人,都想搭便车,捡便宜。结果,这块地上的草很快被牲畜吃完。最后被荒废掉,无人打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产权要私有,否则得不到效益最大化的利用。正如同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吃大锅饭一样,人人按劳分配,人人吃公家分配的东西,结果是人人不想努力,大家得不到富裕的生活。改革开放,把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分给到每家农户,包产到户。结果粮食产量大增。因为没有大锅饭吃了,只有依靠每个家庭自己的努力,去耕好田种好粮食。
在企业组织中一样。如果决策权是共有的或者不清晰的,那么人人都不会为决策权负责。最终的结果是,人人无权,便人人无责。每个人,都想尽量推脱个人身上的责任。所以,要想每个管理者做出明智的决策,必须要权力与责任都到具体的个人。
近两百年来,自然科学的发展,戳破了许多人们曾经信以为真的东西。如天狗食月、地心说、神创论等。而对于近现代企业中的因果关系的认识,进展好像并不是那么大。多少人,正处于“天狗食月”式的蒙昧状态,去看待管理中的因果关系。

曾经,有一只在风口飞起来的猪,以为自己变成了凤凰,结果风停的时候,啪……摔下来,才知道,喔,原来猪是真飞不起来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