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辩经济学| 守财奴不会有害,反而对社会有益
百辩经济学| 守财奴不会有害,反而对社会有益

文:瓦特布拉克
自从英国着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其作品《圣诞颂歌》中对守财奴进行露骨的嘲笑以来,守财奴就没有被平反过。
虽然早在狄更斯出版这本书之前,守财奴就已经备受批评,但是狄更斯在书中对主人公埃比尼泽·斯克罗吉的生动描述使守财奴的形象从此定型。——斯克罗吉这个名字到今天还家喻户晓,甚至已经成爲英语中守财奴的代称。
事实上,大一新生使用的经济学教材也充斥着对守财奴不友善的态度。在教材中,守财奴遭受了严厉谴责,而且被指责爲失业和经济陷入不景气状态的替罪羊。
在声名赫赫或者说臭名昭着的《储蓄的俘论》一书中,学习经济学的年轻学生被灌输如下观点:节俭也许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明智的,不过对整体经济态势来说却是愚蠢的。主流的凯恩斯学派认爲,在社会经济环境中,储蓄越多则用于消费的开支就越少,用于消费的开支越少则就业机会就越少。
现在正是爲这些误解画上句号的时候了。
储蓄当然带来了诸多好处。自从第一个住在洞穴裏的原始人留下一些玉米种子以备日后播种开始,人们就应该对囤积物资者、守财奴和储户表示感恩。
正因爲这些人拒绝一次性花光积蓄的财富并且爲将来作准备,我们才会逐渐拥有足够多的资本积累来建立现代文明。当然,这些人明显会比他们的同伴更富有,而且也许会招致嫉妒。
也许,连积累行爲也受此牵连而被人故意丑化,但是这种敌意是不公正的。因爲大衆的工资实际上与这种资本积累的行爲密切相关。例如,美国工人要比他的玻利维亚同行挣得更多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美国工人在教育水平、健康状况以及工作热情等方面的优势都在工资差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于这种美国工人与玻利维亚工人的工资差距而言,最主要原因则是美国雇主能够比玻利维亚雇主积累下更多的资本,有足够多的钱发给工人,这绝非个别情况。在曆史上,储蓄者积累的资本往往有助于提升大衆的素质。
也许反对者会称储蓄(积累下来的财富又被使用在生産过程中,促进生産)和守财(从消费支出中省钱,减少消费)是有区别的。
储蓄者将他的钱再次投入商品制造业中,用来赚取更多的钱;守财奴的钱则不会带来任何利润。他们认爲,守财奴增多会导致零售商收入下降,迫使他们解雇员工并削减向渠道商订货的订单。接下来渠道商同样被迫裁员而且取消从总批发商处调货的订单。
在整个过程中,守财奴带来的影响会反複作用于生産和销售的全过程。那些被裁员的员工也被迫节衣缩食减少消费,让不良影响进一步加重。
这样看来,守财不但不会让财富增值,还会破坏社会经济。这一套深受凯恩斯学派影响的阔论似乎相当有理,但它忽略了一个关键点——价格变化的可能性。
在零售商开始解雇员工和削减订单之前,他通常会爲了提髙商品销量而降价。他会举办特价促销会或者使用其他方式来降低商品零售价。只要零售商手头的存货不是卖不出去的滞销货,这样做就足以预防失业的恶性循环和经济低迷发生。
这是怎麽回事呢?
通过获取本来应该被拿去市场上消费的资金,而且不再将它投入资本市场裏购买设备,守财奴成功使全社会的流通货币总量减少。同时,全社会现有的商品和服务总量保持不变。
由于在任何经济体系中,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使是货币总量与商品和服务总量的关系,守财奴的行爲会导致物价降低。让我们建立一个简单和不完全准确的经济模型,假设流通中的美元的总价值单纯由商品和服务总价值来决定。
因此,流通中的美元数量减少,流通中的每一美元的实际购买力就会提髙。由于守财行爲显然等同于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而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流通货币量减少等同于物价降低,因此我们可得到“守财奴会导致物价降低”的结论。
物价降低显然没有任何害处。恰恰相反,物价降低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除了守财奴外,其他人都会因商品和服务的降价而受益。
物价降低同样不会导致经济萧条。相反,那些最畅销産品的价格总是在不断下降。当汽车、电视和电脑刚刚推出时,它们的售价远远超出了普通消费者能承受的範围。但是,技术和效率的进步导致它们不断降价,最终达到消费者普遍能承受的价位。没必要怀疑,经济萧条和衰退都绝对不是因降价而导致的。
事实上,在这种趋势下唯一会受到影响的是那些遵循凯恩斯学派的教条和在商品滞销时还不愿意降价的顽固奸商。但是,这种滞销的态势并不会像凯恩斯学派描述的那样蔓延开来。
不降价的奸商只会把自己逼得破産倒闭,其他商人则仍然会活得跟以前一样自由自在,仅仅是商品售价降低了一些而已。因此,经济萧条并不是因降价导致的,而是与其他因素有关。
同样,许多人认爲守财奴的行爲对社会生産存在破坏性,会迫使经济体系不断调整。这也是荒谬的,即使守财奴真的会带来这样的后果,也不能因此苛责他们的行爲。自由市场本身就是会因爲人们的嗜好的不同和变化而适时进行自我调整与改变的制度。
如果守财奴必须因爲迫使经济体系不断调整而遭受苛责,更换服装风格的设计师也应该被斥责,因爲他们不断通过这种手段导致市场进行调整。守财奴的行爲完全不具备破坏力,因爲守财奴塞进自己床垫裏的钱一定会被他的继承人找出来花掉。有史以来,这种情况就反複上演,以后也不可能会有多大变化。
此外,有人声称守财奴的财産是无益的,因爲它并没有存到银行或投资。这种看法依然不占理。照这个逻辑,人们钱包裏的现金都没有存到银行去,那麽它们也是毫无益处的吗?
如果人们自愿放弃用财産投资获利的机会,把钱锁到保险箱裏面,对于外人来说这些钱也许是没用的,但对财産所有者来说显然是有用的。守财奴也许并不愿意把这笔钱拿去花掉,不用它们去满足自己消费的欲望,但他们可以享受这种持有现金的快乐。
整天倡导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学家怎麽可以将这种快乐视爲无益的呢?我们不会认爲花许多钱去购买稀有的绘画和雕塑的艺术爱好者在做无益于社会的事。养狗养猫的人纯粹是爲了快乐,没有投资和回报,他们也不会被贴上无益于社会的标签。人们都有各自的兴趣,一个人觉得是无益的行爲,对另外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乐在其中的。
我们应该把守财奴积攒大量财富的行爲视爲英雄行爲。我们因这种行爲带来的物价降低而受益,我们实际拥有和愿意消费的货币因此升值,买家可以用同样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
守财奴根本不会对社会有害,反倒对大家的有益。他一旦开始积攒财富,我们的实际购买力就随之提升了。
注:本文摘选自《百辩经济学》第五章,作者瓦特布拉克,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百辩经济学》是他最知名的着作,被视爲自由市场经济领域最经典的书籍之一。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