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经济课——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作者:Robert P. Murphy 
译者:吴莉玮(电子书下载
图片:吴莉玮

年轻人的经济课——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在这一课中,你将学习:
  •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是什么意思。
  • 经济学家能协助解答什么类型的问题。
  • 为什么对每个人而言了解基本经济学很重要。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这本书是一本用新方式看待世界的手册。掌握了这些课程内容后,你了解事件的眼光,将是那些未受训练的同侪可能会忽略的。你会发现那些他们忽略的模式。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能力,是此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运用健全的经济思想,才能搞懂世界是如何运作。为了能在宏大政治理念、你的职业还有生活上的家庭财务状况做出负责任的决定,你必须先学习基本的经济学。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具有创意且谨慎的思想家,已经发展出了研习这个世界的一些原则。每个原则(或学科)都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提供了自己的观点。在完整的教育中,学生必须熟悉每个领域中最重要的发现。经济学已经证明了自己值得被普遍研究。一个全方位的青年不仅习知代数、但丁和光合作用,还能够解释价格上涨的原因。

你所研习的每一门学科,都包含学科内自认重要的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可能有用的实际应用。例如,每个学生都应对天文学有基本了解,因为它说明了伟大的宇宙;但当帆船运动员在失去航向时,基本天文学知识也可以派上用场。另一个不同的例子,譬如数学。研究先进微积分可以获得纯粹的优雅作为回报(虽然有些学生觉得这可能不足以奖励所需的辛苦!)。但每个人都需要知道基本的数学运算以在社会中正常运作。

我们在经济学学科中将看到同样的模式。一方面,学习能够解释任何经济体运作的一套原则或「法则」,无论是古罗马时期、苏联或在爱达荷州波夕的一个园游会,本身就很迷人。然而,经济学也可以在很多日常事务上提供实际的指导。经济学的知识本身不会使你致富,但是,忽略这本书的课程内容将让你保持贫穷,可能是个不错的打赌。

经济学家以独特的方式看世界。看到一张图片上头人们排队等待游乐园里受欢迎的云霄飞车时。生物学家浏览此景象可能会注意到快要轮到自己的人会开始出汗。物理学家可能会注意到第一次的爬升轨道最高。社会学家可能会注意到不同种族的乘客被安排在一起。经济学家可能会注意到第一车和最后一车的排队队伍比其他的长,可能是因为人们虽然不喜欢等待,但他们更喜欢坐在最前面或最后面。

经济学角度并非在每种情况下都有用。本书的课程内容在足球场或舞会就显得不相关。但在生活中,你会遇到许多至关重要的情况,需要以健全的经济学知识辅助决策。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经济学家。但每个人都学习如何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却非常重要。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吗?

在本书中,我们采取经济学构成独立科学的看法,就像化学和生物学一样是不同的研究领域。我们会以科学的方法逐渐导入课程,这指的是,我们将使用一组客观的分析「工具」,不依赖于特定的道德或文化假设。不管是共和党员还是共产党员,也不管是住在纽西兰还是索马利亚,经济学的原则或法则都是相同的。

警告!当我们说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时,并不是指我们将像核物理学家研究原子在加速器的碰撞结果那样,进行实验以测试经济法则。像经济学这样的社会科学与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之间,存在重要区别。我们会在第2课中更详细地解释这点,但现在我们只是想提醒你,透过心理推理就能发现基本的经济原则。想要「测试」这些经济法则是没有意义的,就像想要拿尺出去「测试」各种几何学的证据一样没有任何意义。本书的课程内容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会有因为明日的新实验发现就遭受推翻的危险。实务上,专业经济学家做出的各种猜测,其中有许多被证明错误。但经济理论的核心-本书涵盖的法则与概念-并不可测试;它只是一个观察世界的方式。

尽管可能会将经济科学与自然科学混淆,我们仍采用科学这个词,因为强调确实存在经济客观法则相当重要。当政客们无视经济学的教导,他们的计划最终会变成灾难,想像一下NASA忽略物理定律会造成的混乱!

经济科学的范畴与界限

人们经常误解「经济学是钱的研究」。是的,经济学明显有许多钱的讨论,而事实上经济学的基本目的是要解释市场上出售的各种商品与服务的不同价格,这些价格以货币单位呈现。
与这个普遍的误解相反,经济学比单纯的钱的研究更广泛。经济学最广泛的范畴,可以被定义为交换的研究。这将包括所有正常市场条件下的交换,卖方提供实际物品或服务,换来买方提供的恰当数量的钱。但经济学也同样研究以物易物,交换者直接相互交换商品或服务而不使用钱。

将范畴推到极致,经济学甚至也有很多对于被孤立之个体采取行动以改善自身状况的讨论。这通常被称为「鲁宾逊经济学」,以遇到船难而漂流到(显然是)荒岛上的虚构人物鲁宾逊为名。我们将在第4课中研究鲁宾逊经济学。显然,即使是孤立个体的行为仍具有「经济性」,因为他运用自然赋予的东西,并换成他希望能过得比较舒适的环境。

贯穿所有交换案例的共同主题是稀有性概念。稀有性可以简单地透过有限资源与无穷欲望的观察解释。即使是比尔.盖茨也面临权衡的选择,他不能随便做任何他想做的事。如果他带着妻子到一家豪华餐厅用餐,他已经减少了自己的选择(即使只有一点点),并降低了他在未来购买其他东西的能力。我们可以如此形容这个情况:比尔.盖茨需要节约自己的资源,因为它们是有限的。

稀有性产生了人们普遍称为「经济问题」的情况:在社会中,我们应该怎么决定,以我们手中掌握的有限资源,哪些商品跟服务要被生产?在第5课中,我们将看到私有财产制度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的根源来自于稀有性。

警告!经济学不研究只关心物质财富或获利的假设性「经济人(economic man)」。这又是另一个对经济学内容常见的误解。不幸的是,这种刻板印象有部分是真的,因为很多经济学家实际上建立充满虚构人物的经济模型,这些虚构人物都很自私,只会在被强迫的时候才会采取无私行为。但在本书中,你将不会学到任何那类的理论。相反的,本书的课程内容不限于那些吝啬鬼;我们所发展的法则适用于德雷莎修女,也适用于唐纳.川普。

在这本书中所教授的经济科学,并没有告诉工人应该接受工资最高的工作,也没有告诉企业主在营运业务时只考虑财务问题。这些要点将在随后的课程中阐述得更清楚,但我们必须先强调往后的书页中不存在「经济人」;我们所讨论的原则,总是在解释真实世界的人们(real people)在面对稀有性时的选择。这些原则包含资源有限但欲望无穷的事实,而这些原则也广泛到足以涵盖任何形式的欲望。

真人经济学

经济学处理真实个人的实际行为。它的法则既不涉及理想人或完人、不涉及无稽的「经济人」妖怪,也不涉及统计观念的「平均人」。具有弱点与限度的人,他生活的每个行为,都是(经济学)的题材。

-Ludwig von Mises,《Human Action》,Auburn, Ala.: 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1998年,页646-47

经济学研究并试图解释人们如何进行交换。一个遇到船难的水手想要以木棒和两颗石头「交换」一堆营火,传教士想要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交换」成到一个居民从未见过《圣经》的遥远密林的艰苦旅行。一个完整的交换学理论,必须包括这些种类的案例,而不只是股票经纪人以100股交换2,000美元这种更熟悉的例子。

为什么要研习经济学?

研习经济学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本身就很有趣。当你停下来,想想现代经济中的每天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将会令你屏息。想想曼哈顿这个繁华大都市,数以百万计的人挤在不到2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工作。显然这个小岛本身无法生产足够的粮食养活这群人。有些读者开始不理解这种说法:一些世界上最好的餐厅都在曼哈顿!这些精致的餐厅依赖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料来产出昂贵的菜肴。如果火星来的入侵者放一个塑胶罩把曼哈顿给围住(留下一些小孔用来通风),不到两个月,成千上万的纽约客将死于饥饿。

然而,现实世界中没有火星人的塑胶罩妨碍贸易,每天都有农产品、汽油成品和其他物品被运到曼哈顿,让这些居民不仅维持生存,实际上还茁壮成长。曼哈顿小岛上的工人将手上资源转换成一些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商品与服务,想想那些昂贵的首饰、服装、金融服务、法律服务,还有曼哈顿「产出」的百老汇演出。当你想想这些过程中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性时,这些操作完美到我们当成理所当然真是个奇迹。本书的课程内容透露了一些关于市场经济如何日复一日地实现这种壮举。

另一个研习经济学的原因,是它会帮助你在个人生活与职涯中的决策。当然,在这本书的课程内容本身不能让你致富。而是会给你一个框架,帮助你分析计划,使你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譬如,学习几何学本身不会让你成为专业工程师或设计出四条车道的桥梁。但没有人会想要把车开到对几何学无知的人所设计的桥上。

除了它的内在美与适用到实际生活的应用,由于我们生活在受到政府活动干扰的社会中,经济是个重要的议题。不像其他科学学科,为了维护社会本身,经济学的基本真理必须让够多的人知悉。如果街上某个人认为量子力学是个骗局,这不会有什么问题;物理学家不需要这个平凡人的批准就能继续他们的研究。但是,如果大多数人认为最低工资法能帮助穷人,或者是低利率能治愈经济衰退,那么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也无助于避免这些政策对社会造成的损害。

出于这个原因,学习基本经济学是每个青年的责任。本书的课程会告诉你如何学习。

课程小结…

  • 本书将教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不同的学科(化学或生物等)提供了看待世界的不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有些观点比其他观点有用。经济学是门独特的领域或科学,它对于社会世界是如何运作有重要的见解。
  • 经济学研究交换。在现代经济中,最常见的交换涉及货币,但经济原则适用于任何类型的交换。
  • 因为忽略本书课程内容的破坏性政府政策所带来的危险,每个公民都应了解基本的经济学。

新的术语

  • 以物易物(barter):人们直接交换商品与服务,而不是用货币当成交换媒介。
  • 稀有性(scarcity):形容欲望超过可用来满足欲望的资源。稀有性是个普遍事实,它让人们进行交换。
  • 权衡(tradeoffs):人们每作出一个选择时其它选择就会减少的不幸事实(稀有性所造成的)。

问题研究

  • 经济学能让你富裕吗?
  •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吗?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呢?
  • 稀有性影响每个人吗?
  • 经济法则也在高度戒备的监狱里运作吗?
  • *了解粒子物理学对于一般人来说难道不也同样重要,因为这项研究的资金大多来自政府补助?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