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和关税,哪个正义?

前一段写过一篇《正义和道德》的文章,列举过几个例子从正义的角度简单阐述了我的观点。结果多数人看懂了,给了赞。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不理解甚至恶毒谩骂。对于无可救药的五毛等既得利益者的谩骂,我无视。但对于确实不理解并怀揣善意的朋友,我很愿意耐心解释并分享我的理解,也欢迎您提出疑问。
文章中我提到了走私,说走私是正义的,而政府和海关才是非正义的。这里就这一话题再仔细叙述一番。
走私虽然是逃避关税的行为,却也是买卖双方自愿交易的行为。即使是从表面上看,政府利用“关税”这种雁过拔毛的举动也是不正义的,可政府还是给“关税”穿上了几件漂亮的外衣,找了几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关税具有了正当性,其中最具迷惑的一个理由是“保护民族产业”。
“关税”真的能保护民族产业吗?
很多经济学家甚至政府自己都已经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受保护的产业永远长不大。这个道理和“慈母多败儿”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应该让企业在自由竞争的环境里摸爬滚打,而不是靠补贴和保护活着。这个道理无需多讲了。
还是会有人担心:其他国家(比如美国)整体科技水平都比我们好,我们各个产业都没有优势,如果自由竞争,我们岂不是死的很惨?
有这样担心的人估计很多,让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一下。
假如有两个人甲和乙,甲种地和养猪的本领都比乙强,但强的程度不同,甲种地比乙种地每年能多挣500元,甲养猪比乙养猪每年能多挣1000元。那么,如果你是甲,你是选择种地还是养猪呢?肯定养猪更划算,对吧?你多养猪多赚钱,再花很少的钱去买乙的粮食,这样皆大欢喜,共同富裕。
这样的结果在经济学上叫“比较优势”。人们往往选择自己最有优势的事情去做,这样既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能让各项技能都不如他的人也有事可做,然后通过交换(即自由贸易)达到总体财富最大化。
假如甲认为自己如果只养猪不种地,将来要吃粮食的时候乙不跟我换怎么办?于是自己需要既养猪又种地,结果由于精力有限,种地的优势不在,养猪的优势也下降不少。而乙不考虑这些,一门心思种地,其结果就是乙种地的优势超过了甲种地的优势。此时乙的粮食由于种植优势而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多余的卖给其他人,再准备去甲那里买猪肉,发现甲的猪肉比别家贵,于是就去买了别家的猪肉,3虽然别家的猪肉还是没有甲当年专心养猪时提供的猪肉便宜。由于甲的保守做法,让所有人都吃了亏,而吃亏最大的是甲自己。
将这个小例子推广到国家层面,同样适用。比如美国和中国。美国的飞机、手机、汽车比中国有优势。但在多年前,美国生产衣服袜子玩具也同样比中国有优势。可美国逐渐放弃了“比较优势”低的产业,让中国专心生产这些产品,自己专心生产“比较优势”更高的产品。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共赢,美国人并没有因此而穿不起衣服,买不起玩具,反而有些在中国生产的东西在美国卖得更便宜。
关税显然保护了自己“比较优势”低的产业,结果如同上例说的甲一样,优势丧失,财富缩水。
《倚天屠龙记》里的金毛狮王练一种拳叫“七伤拳”,伤人10分,自伤7分。即便这样,愿意练此拳的人已经极少。而“关税”却是伤人7分,自伤10分,却依然大行其道,何也?
不是经济学家不懂,也不是政府不懂,政府宁愿本国整体利益“自伤”,也要实行关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虽然伤害的是本国整体利益,但政府以及政府官员自己却是短期得利者。毕竟在边境收关税比直接向本国国民增税更隐蔽些、更容易些,政府也是由人组成的,是人都有利己的冲动。
2、虽然伤害的是本国整体利益,可均摊到全体国民身上就不太明显了,没有人会因为买个汽车比国外贵了就去中南海抗议去。而本国弱势产业的从业者却可以实实在在地在关税的保护下获得巨额的好处,若取消关税,他们很可能立即上街游行。这在经济学上叫“成本分散,利益集中”。虽然整体亏损,却不得不在既得利益者“抱团”的威胁下继续下去。
关于关税,最好的方法是不管别的国家有没有关税,我们自己把所有的关税先通通取消,才更符合全体国民的利益。这才是有魄力的政治家该做的事!
没有关税,自然就不存在走私了。你还认为走私是不正义的事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