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与丁戊奇荒——谈一谈政府的权力是怎么变大的


人民公社与丁戊奇荒——谈一谈政府的权力是怎么变大的


以前人们形容政府权力太大,都说它“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现在中国政府真的把空气都管起来了,贪得无厌的媒体和人民却还觉得政府的权力不够大。
政府的权力是怎么变大的?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人民公社产生的过程。人民公社是1950年代开始的。但是它产生的原因远远早于1950年代。我认为人民公社产生的心理原因,至少要往前算80年,从“丁戊奇荒”开始说起。
所谓丁戊奇荒,是指在1870年代末,光绪年间发生的一次大饥荒。这场以干旱引发的灾害,造成山西、直隶(今京津冀)、陕西、河南、山东等省一千万余人饿死,两千万余灾民逃荒到外地。其间,出现了吃草根树皮观音土,也出现了人吃人。
丁戊奇荒表面上是天灾,但是【政府的行为是它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就目前的史料来看,清政府对于天灾,起到了如下的作用:
清政府征收农业税费之高,导致农民在收成好的年份都吃不饱,这就不说了。有的地方政府还禁止粮食跨省销售。我们经常说,贸易是救命的。奸商是救命的。打击“投机倒把”的粮食奸商,只能导致有粮的人卖不了好价钱,减少了他种粮的积极性,导致粮食减产。缺粮地区的粮食供应减少,那里的人只能买高价的粮,加剧了他的饥饿。【禁止粮食贸易会加剧饥荒】,这是经济规律,我想当时的官员也知道。他们不过是不想让自己省产生饥荒,给自己带来麻烦。
185060年代,清政府为了和太平天国打仗,从民间征兵征粮。本来能种地的劳力被政府拉去与基督徒作战,战死打残。本来能抗灾的粮食被政府拉去给当兵的吃。没有了劳动力,又没有了存粮,一旦受了灾,就会饿死人,人吃人。【战争对经济的破坏是致命的】。老子在两千年前就在《道德经》里说过八个字。在这里,我请每一个会读汉字的人都记住用中国人的命换来的这八个字:“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丁戊奇荒对中国历史发生了深远影响。它摧毁了华北本来就薄弱的经济,造成了大量的饥民、流民。【饥民文化和流民文化,直到今天都在影响着华北人的思维习惯和中国的政治】。华北(包括华北人后来移民去的东北)人的很多恶习,比如迷信政府,耍嘴皮子,不讲信用,吹牛逼说大话,以及政府的很多奇葩政策,比如为了保证粮食产量而划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都能从饥民文化和流民文化中找到根源。
人民公社政策也是它的后果之一。有人说这也扯得太远了吧?80年的时间对于历史来说并不远。比如前两天刚刚纪念什么“反法西斯”。1945年日本投降到现在也只有70年。1937年七七事变到现在还不到80年!可见80年之前的人虽然快死光了,却不足以抹去人们的记忆。
为什么会有人民公社?不是毛一个人灵光一现,突发奇想,想要这个政策,而是人民几十上百年被饥荒、侵略、战火侵扰,不得安宁,他们饿怕了。【带着饥饿记忆的人民幻想着一个强大的国家能解决一切问题】,首先当然就是吃饭的问题。
刚才说过,饥民文化中的一个特点,就是迷信政府。1950年代的中国人崇拜政府,认为政府是最靠得住的,能解决一切问题:江山都能打下来,吃饭这点事算什么?可是他们不知道,【政府解决吃饭问题,要比打江山难】。后来人民公社饿死人的残酷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流民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吹牛逼说大话。亩产本来只有几百斤,要说成几万斤,邀功请赏。这边完全依赖政府,那边吹牛逼亩产万斤,根本靠不住,造成了人民公社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政府连吃饭都搞不好,都要以饿死人而告终。人们到了今天,却神奇地忘掉了这段历史,要求政府把老人养老、病人医疗、小孩上学、道路交通邮电通信工业农业第三产业金融科技土地水源大海太空PM2.5空气质量所有一切都管起来。政府管不好,又是问责,又是扩权。我不知道这种狂热是从何而来。我不知道为什么仅仅60年,人民公社的失败记忆就神奇地消失了。
今天中国经济快完蛋了。媒体和人民还是不怕,继续要求政府负责大病医疗、空气质量和校车安全。这是在搞人民公社,共产主义,你们知道吗?
问责政府,要政府多管事,多负责的终极目标,就是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共产主义制度。很多人你问他共产主义好不好,他会说不好。可是【他要政府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实现共产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可以是你的良好愿望。可是【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实现共产主义,就要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