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计划经济思维搞跨民营企业?

如何用计划经济思维搞跨民营企业?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著作,都是明确反对“资本主义”的。他们认为,一切生产资料归公所有,才会让社会更加公平。这些主旋律,从幼儿园的墙报开始,到小学思想品德课本,一直要学生背诵到硕、博士阶段。
在中国,学历越高,面临的政治审查就越多。心理学理论发现,就算你不同意某个观点,只要让你反复背、写,你就能同意。如果再加些奖赏,就更加有效了。意识形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深深植入高学历人士的大脑的。
但是,马列毛意识形态对经济运作的理解是零和思维。剥削与被剥削,压榨与反抗充满了字里行间。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只有在敌我斗争时才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直受马列毛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的高材生们,如何帮老板管好公司呢?这是个非常矛盾的事情。这或许是很多外企不希望招党员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呢?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家和资本家结合,动用资源,成立经济组织,聘请职业经理人,寻找商机,共同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提供给他人,从而赚取利润。这个组织按理说,应该是由股东、企业家、资本家、职业经理人等共同组成的合作组织。大家的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与服务,最终获得相应的报酬。
而马列毛的意识形态教育则认为,资本具有天然的掠夺性,正所谓: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所以,反资本主义,是马列毛思想的核心思想。
可现实情况是另外一回事。人们利用自己的才能,用有限的资源,通过组织运作,将其加工为其他人需要的产品,或者提供其他人需要的服务,怎么就成了“流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奥地利学派则认为,恰恰是产权私有加上自由合作、分工与交换,才可能让人们更加关心自己的利益,以促成现代文明提高。
马列毛思想还认为,资本家对其他人,都存在剥削。资本家是剥削阶级,其他人是被剥削阶级。他们压榨被剥削阶级,榨取剩余劳动成果以赚取利润。这等于将资本家、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推到了对立面。本来多方可以很好的合作,但是马列毛的意识形态告诉人们,不是这么回事。迄今为止,我听到不只一个职业经理人认为,老板对员工充满了剥削性。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信马列毛的高材生们,如果迷信剥削理论,在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制度经济学理论中所说的“委托-代理”问题就可能加重。“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职业经理人由于受股东委托管理公司,他们可能不会按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去行事。人普遍都是自私的,那么这些职业经理人的决策,首先考虑的并不是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是职业经理人自身的利益。职业经理人不承担亏损,或者承担的风险相对于股东来说很有限。没有任何理由让他们以股东的视角,去思考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决策。
我们并不是说,所有学习马列毛意识形态出来的高材生们都会这样。不排除有少部分人,在工作、学习中能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并发现现实世界中并非如此,产生了股东视角与企业家精神。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根本利益与老板的利益是一致的。作为一种契约合作关系,他们应以股东的视角,处理日常工作。虽然这种视角和精神,可能会遭受普遍的反对。
但是,我们有理由推断,信马列毛意识形态的高材生们,如果没有正确理解现实中经济运作原理,而是以马列毛斗争、对立的意识形态作为企业管理的指导方向,企业内部将充满政治斗争、产生大量内耗,这必会给股东带来损失!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