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丛林法则和社会福利

市场经济、丛林法则和社会福利

照片

经常听到的一个批评市场经济的一句话就是:那是一个丛林社会,里面充满了你死我活的残酷的斗争。这是对这种最能够给人类带来繁荣、安定和尊严的社会制度的最大诬蔑。
市场的本质决定了,你要费神费力,冒着投资失败的风险使用自己的财产或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向别人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才能换来你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给别人提供任何产品服务就能衣食无忧的,那叫抢劫,那才是丛林社会。在市场中,任何人不能强迫别人购买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每个人只有被别人需要,才能生存。我没看出来这和丛林相似在哪里。
有人说,市场经济和丛林有一个最核心的一致——优胜劣汰。说的句话的人一定以为,不实行市场经济,就不会有优胜劣汰,或者说这个社会不需要优胜劣汰。他们忘了,这个社会说到底还是由人这种生组成的。作为一种生物,不断地对物、环境和自身进行着优胜劣汰是人的本能,所以不存在没有优胜劣汰的社会。想象一下,有一个不存在优胜劣汰的社会,每个人不管做什么,都获得一样的回报,也就意味着不劳动的人也能吃饱穿暖,即使劳动也没有什么回报,这样的社会谁会去劳动呢?这样的社会除了饿死人、冻死人和人吃人,还会有别的结果吗?
在市场中,优胜,但是劣不一定汰。打个比方说,某个人在某个行业投资失败了,说明他不适合这个行业,或者说明此时的社会不需要这么多这个行业的产品 /服务。那么这个人就会转行,寻找其它行业合适的投资目标。一家公司倒闭了,无非是一些人被解散了,其他社会资源并没有减少,人也没有死。这些社会资源和人力将会被市场配置在其他方面。丛林里面,某个个体失败了,就要被吃掉。某个群体失败了,就要灭绝。没有可能一个猴子做猴子很失败他改天就去做豹子了。我看不出来市场和丛林有什么相似之处。
有人说,那有些人投资失败一无所有还跳楼自杀了呢?可是问这句话的人想过吗?这个人决定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拿去做高风险投资,甚至债去投资的时候,他不考虑自己一旦失败,自己和家人以后的生活,他只想赌一把。我们只能认为自杀是他计划的一部分,否则无法理解这种人,为什么不给自己留退路。退一万步讲,即使投资失败了,为什么要自杀呢?手脚健全的人,怎么不能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呢?所以以这种自寻死路的行为来诬蔑市场经济,是没有办法服人的。
有些人还把垄断和丛林扯到一起,说垄断市场的大公司会打压小公司,就是丛林里面的弱肉强食。这些人不明白的是:垄断分两种。一种是政府主导的,不允许其它人染指某个行业,这叫丛林法则,但这不是市场经济。还有一种垄断是竞争形成的:某个公司提供的产品/服务过于价廉美,所以这个行业内其它的公司的存在就很艰难。这样的垄断是好事情。这样的垄断“对其他经济体的打压”无非是提供了更加价廉物美的商品,怎么好意思把这种好事情叫打压呢?
有人说,市场经济需要社会福利来消解丛林法则。我就来说说社会福利的反作用。社会福利,除了可以使本来可以获得低收入的人不愿去上班,让辛苦上班的人交税来供养他们,还能使高收入的人更敢于冒险,去作风险更大的投资,因为即使投资失败,一无所有,还是能够有最低的生活保障。一句话,社会福利使得个人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要求别人对自己的懒惰和冒险负责。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