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老还是没教养


到老还是没教养

原创陈兴杰 
图片中可能有:1 位用户、帽子和文本《我的战争》的宣传片一出,网上大骂。我带着好奇看完,确实很恶心。这些老人一大把年纪了,不经意间,还是显现出没教养的那一面。

一个老年旅游团到首尔旅游,导游小姐恭敬有礼,满面笑容,用汉语跟众人打招呼。正常人应该怎么回应呢?自然是礼貌客气,说些对方听起来舒服的话。这些人抢着纠正:「我们以前来过…」「那时我们是文工团的」「我们是钢刀连的」「姑娘,我们是六十年前来的」「我们不用护照」「我们啊,是举着红旗进来的」。

好吧,即便这些话是真的。这时候说出来,不让人觉得尴尬吗?

这些夕阳红的光荣往事,在韩国人那里意味着什么?1950年,韩国几乎沦于金日成统治。直到联合国军参战,奴役的危险才得以解除。此后南北激战三年,才签订停战协议。直到现在韩国仍处于战备状态。首尔距离三八线仅有40公里,一旦开战,朝鲜炮弹将倾泻而至。几代首尔人就这样生活在炮火阴影下。

当年参战国的中国志愿军,对这个结果是起主要作用的。没有中国援助金日成,韩国可能会统一朝鲜半岛,这个国家不会有那么多悲剧。对韩国人而言,这场战争是历史的疮疤,中国军队是不受欢迎的角色。中国老兵跑到韩国夸耀武功,不是在戳人痛处吗?宣传片里的姑娘一脸疑惑,现实生活遇此情景,我想导游心里早骂了一千遍「阿西吧」。

有人会说,人家小姑娘未必关心历史,你们何必太当真。这就涉及到教养问题。

所谓教养,就是要有共情心理,站在对方角度,试图体察别人,令其感到舒服。这种姿态以及真诚意愿,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你前面推门而入,后面有人紧随其后,你顺手挡一下门,使对方从容过去,这叫有教养;你在肯德基吃饭,吃完用纸巾把桌面抹一下,端走盘子,方便等候的客人坐下,这也叫有教养。刚认识河南的朋友,就大谈「河南人偷井盖」,不管对方是否尴尬,这叫没教养。跑到韩国旅游,大夸志愿军武功,从没想过韩国人听了什么感受——从不顾及他人,甚至使人难堪,就叫做没教养。

可以想象,这些老人平日是什么作派。这些笼中老金丝雀,在长期体制性的奉承下,早已闭目塞听,真把自己当成「老艺术家」。他们鲜少顾及别人感受,体察不到言谈话语的不妥。他们只会站在自身立场想问题,没有意识到:这一场「我的战争」,其实是「他们的战争」。朝鲜人,韩国人,他们才是这场战争的长期承受者。真正考虑别人感受,我想不会是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这些老人缺乏教养,和他们无知、冷血有很大关系。在他们的观念里,朝鲜战争就是中国人雄赳赳气昂昂,打倒美帝国主义,中国人扬眉吐气,从此站起来。在当时形势和那个话语体系下,这种感情没有什么问题。半个多世纪过去,没有反思,没有遗憾,一味沉浸在过去的荣光里,那就是全无心肝了。

这场战争吞噬了几十万中国人的生命,给韩国民族带来巨大创伤,这些暂且不表,当今两千多万朝鲜人的生活,他们总是活生生的悲剧吧。这个国家贫穷闭塞,吃饭都成问题,二十一世纪了,还每隔几年发生一次饥荒。金氏家族穷兵黩武,供养一支庞大到畸形的军队,每几年爆一颗核弹,给东亚制造恐慌。中日韩三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一极,唯有朝鲜像一个沉沉重锁,拉着邻国往战争深渊下坠。就连中国东北,由于毗邻朝鲜,经济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

金氏政权暴虐其国民,拖累邻国百姓。这些老人不会一无所知。他们知道南北两个国家哪一个好,哪一个烂。今日天差地别,都可以追溯到那场战争。中国志愿军保住了金氏政权,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当年青春热血,面对此情此景,是不是该调整心境呢?他们无疚无愧,没有反省。一大把年纪了,谈起这场战争,还是国家地位,英雄事迹,唯独没有普通人的自由和幸福。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