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做生意更容易成功吗 | 问答

经济学家做生意更容易成功吗 | 问答



【问答】是一档周末栏目,话题不限,内容随意。当我们还是学生时,考卷最后的”问答题“让人紧张焦虑。这里的”问答”却很轻松,希望你有一个美妙周末。

提问:经济学家做生意更容易成功吗

成功的商人需要禀赋,包括对消费者需求的判断,对市场环境的认识,组织和管理才能,坚韧的意志和果敢的行动力。经济学上通常把这些能力称为“企业家才能”。

企业家才能源于天生性格,也源于教育和经历。常年浸淫市场,熟悉消费者和企业运作的人,他们也许会更有优势。

当然,这并非断言。马化腾出身公务员家庭,从小想当天文学家,后来成为产品经理。可是谁也无法否认,他是很成功的企业家。

经济学家进入市场博击,更可能成功吗?真是谈不上。手头没有数据,不过我猜想,经济学家做生意,失败的概率反而更大。他们常年深居书斋,纸上谈兵容易,真要摸爬滚打,带兵打仗,其他缺陷就会暴露得很明显。

市场是很公平开放的机制,你会看到企业家有各种出身:当兵的,种地的,打工的,当老师的,搞科研的,还有从公务员体系里辞职下海的……总而言之,企业家才能的分布没什么规律。这也是市场独特的魅力。

反问一句,成功的商人懂经济学吗?通常而言,他们是懂的,至少比一般人理解市场现象。价格为何而涨,为何而跌,政府征税带来什么影响,政府制定规章会排除掉哪些对手——这企业家心里通常很明白。没有这些素质,他们难以在市场存活。这里面的道理,正是经济学的一部分。

说到这里,我想举个例子,华远地产的任志强。作为企业家,任志强不能算成功。华远地产在今天的房地产格局,早已微不足道。然而作为懂经济学的学者,很少有人否认任志强。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任志强熟悉房地产市场,他把这个行业吃透了,各种数据和经验都非常专业。而他接受了正确的经济学观念。运用正确理论看现实,世界会为之廓然一清。

任志强每一次演讲,他列举的事实都很简单:政府严格地控制土地,市场上住房存量有多少,新增建设用地有多少,货币新供应多少;哪座城市有多少人口,近几年新增多少人口,这些数据的趋势如何,等等。任志强将这些数据熟稔于心,信手拈来。

更宏观点的话题,比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城市会越来越大,未来社会发展形态,他的见识超过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经常有人说,中国家庭有多少存量房,老年人去世,会剩多少房,未来中国房子会过剩,等等。

任志强说:不对,这是对中国未来家庭发展趋势的误判。现在中国人平均每套房住四个多人,平均一家一套房,老中幼住一起很普遍。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家庭会分裂,小家庭将成为主流。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延长,老年人将长期拥有自己的房子,这种情况将持续几十年。

以此观察,未来很长时间,中国人对房子的需求还很强烈啊。

任志强还举了德国的例子。1960年到2010年,德国在半个世纪里,人口增长10%,家庭户数翻了一倍,对房地产的需求显然相应增加。人口没增长多少,家庭数量却大量增加,原因是老龄化和小家庭化。

任志强说,中国并无例外,将来也会走这条道路,所谓“房子过剩”只是某些人的想象。任志强的说法显然很有说服力。对未来社会发展模式的预测,当然也属于经济学家的工作。

过去十几年,任志强不断预测房地产的走势,价格起落。真是绝了,他的几乎每一次预测都是准的。这就是商人懂经济学的结果。至于华远地产不成功,有各种原因,任志强的企业家才能也可以置疑。作为经济学者,任志强却远远胜过市面大部分经济学家。

经济学是一座宏伟的知识大厦,企业家理解的通常只是小部分。一旦他们离开熟悉的领域,跨入专业话题,则往往会出错。最典型的,就是中国有些成功的企业家大谈计划经济。马云和刘强东都说过,随着大数据和智能时代来临,计划经济将变得可行。

很显然,这是胡说八道。计划经济是指令性经济,它的特点是有政府,无市场。没有私产,没有价格,供求关系缺乏信号,生产就会陷入混乱。所谓大数据能实现计划经济,这是不知所云的胡说。由于企业经营上的巨大成功,他们产生了无所不懂的幻觉,这是非常糟糕的。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