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像消灭财富不平等一样,消灭信息不对称吗?

和“财富不平等”一样,“信息不对称”及其不断扩大,同样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照片
文:禅心云起
阿克罗夫因为“信息不对称”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基本上对此态度冷淡。这当然不是说,奥派经济学家彻底否定“信息不对称”这回事,而只是因为,这个令新古典“经济学家”大喜过望、如获至宝,甚至拿来问鼎大奖的发现,在把行动人当成不完美知识者、把市场描述成无止境动态过程的奥派理论体系中,不过是一个极其粗浅、不言自明的推论。
在新古典那套静态黑板经济学里,个人被假定为对所有相关环境拥有完美知识,清楚任何一种因果关系,事先知道何时以多少价钱买入、何时以多少价钱卖出,那么市场在每个瞬间都能迅速实现均衡。这真是个天堂梦幻般的世界。前提假设不合符现实,结论也就难以经起考验,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倍遭羞辱。“信息不对称”因此作为一个修正被引入之后,赢得众人喝采欢呼,被视为重大理论突破,也就不足为奇。可这个修正当然远远不够,和正确经济学相比,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新古典经济学家囿于认识局限,在提出“信息不对称”这个概念时,多少带有贬义色彩,认为这种现象是对(完美)市场及其(均衡)价格的一种扭曲和损害。这和皮凯蒂那样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家,老是拿“财富不平等”概念说事,是完全类似的思路和心态。两者提出这样的概念,无非是想要证明,作为自生自发拓展秩序的资本主义是邪恶的,或者是有残疾的。潜台词当然就是:要用一种外在强制力来砸碎它,或至少去纠正它。
奥派经济学家怎么看待“财富不平等”呢?米塞斯在给好友的书信中,这样大胆给“财富不平等”正名:
“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它赋予消费者主权,让所有生产者(…)只能靠价廉质美的东西,满足消费者的愿望,这把消费者拔擢到至高的地位。它把物质生产要素的控制权,交给那些懂得如何利用这些要素让消费者受益最大的人(…)所有人,不管什么阶层,都因它而普遍获益。”
他说这段话时要表达的意思是:市场是一种成千上万消费者用货币投票来自愿制造和扩大“财富不平等”的机制。那些有能力让普通人也负担得起以往负担不起的稀缺财货或“奢侈品”的人,以收入及利润的形式得到消费大众的打赏。一个人的企业家才能越出众,受益消费者越广泛、获得好处越大,消费者反过来给他的打赏也就越多,这个人也就自然而然会比别人富有。这种机制实现了一人富裕是因为他让更多人富起来(真实收入增加)的“多盈”局面。
完全有理由认为,“信息不对称”及其不断扩大,同样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大规模经济体中,知识分工不断细化,全球合作不断深化。比如说,很多人对如何制作一块面包,或如何造出一辆汽车甚至它的一个简单零件,都根本是一无所知的。
那么市场是如何解决这里面的信息或知识问题,让消费者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呢?关于市场的应对机制,具体实例可以举出很多,比如商誉,比如广告和新闻媒体,比如艾伯林教授特别强调的连锁店和特许经营模式,比如商业实验室和质量认证,比如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等等。以上机制举不枚举,只要不受阻碍,还在不断创新发展之中。
我首创性地把这些复杂机制及相应的个人和机构,抽象概括为“信息企业家”。也就是说,知识问题的有效应对,仍然要靠分工体系中专门分化出来的竞争性“信息企业家”:他们竞相出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替消费者担负起消费品性能、质量等看门把关之责。这样消费者就没必要花太大功夫,自己去掌握这些相关知识(当然如果他想了解得更详细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做到,比如他可以货比多家、分析信用记录、考察其他消费者评价、甚至去研究更专业的说明)。最重要的是,他可以随时“炒掉”那些他认为不讲信誉的信息企业家。由于消费者使用他们的钞票是如此任性,以至于企业家在信息领域,也和在其他竞争领域一样,要拼命满足消费者,至少要努力比别的企业家做的更好。
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信息不对称”被当成一个问题被市场克服了。知识分工的扩大深化,仍然意味着“信息不对称”现象的进一步增加。但无论如何,随着“信息不对称”的这种增加之势,反而让消费者购得放心产品越来越有保障。消费者购买商品,就表现得好像他自己实际掌握了这些知识一样。
市场“克服”不了“财富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那么就应该采用政府力量去克服吗?这里面隐含的假设,正是把“财富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当成是一种邪恶来对待。
借助市场之外的力量来克服“财富不平等”,无非两种办法:一种作法是彻底均贫富,消灭私有产权制度。结局不用多说,参考一下“红色高棉”的自我疯狂和自我毁灭就够了。另一种作法是通过干预来抑富扶贫,仍然保留表面上的私有制度。这种作法必然付出窒息市场活力的代价,同时给干预者创造中饱私囊的环境。
借助市场以外的力量来克服“信息不对称”,也无非两种办法:一种作法是彻底的信息对称,就是建立起“Big brother”无处不在或类似于黑客帝国“矩阵”那样的信息控制体系,监控每一个人的思想。可即便这样,顶层监控者拥有的信息,与“被监护者”的信息显然不对称到了极点。另一种是通过干预市场来让信息消费者,这里面制造的问题仍然比它想要解决的问题更大。比起受到市场约束的商业竞争者,无拘无束的政治权力垄断者,更有动力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单方谋取一己利益(经济学术语叫作“寻租”),而缺乏给消费者带来好处、制造多盈局面的动力(按米塞斯观点,从更深层讲是无能为力)。和市场的自愿选择相比,上述举措才真正堪称邪恶。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