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手和隐形的眼睛
看不见的手和隐形的眼睛

文 | 张是之
此前文章《知识产权的僭妄》有网友 NEO 留言:前面的理论很精彩,后面以药品为例却以「信任」作为保障,难以接受。我总是隐约觉得奥派在与现实问题对接时缺少妥协。
我的回复是:
吃中药没看过分子式吧?买车的时候也没见到工程设计图吧?买房子的时候有没有研究过混凝土的配比和设计图纸是否合理?用的电脑手机,除了商家做的宣传,有没有看过里边的设计结构,IC 电路板的设计图,以及量子力学、能级跃迁那些基础性原理?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以「信任」商家为前提和保障的。
今天再展开说一说这个问题,跟是奥派还是奥利奥派无关,只跟市场真相有关。科学永远都在探寻真相,而不是在黑板上刻画一个想象的世界。
真实世界中的市场交易,几乎都可以认为是履行承诺的交换活动。没有交易双方的充分互信,市场就无法高效地运转。
即使是面对面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有潜在我拿了钱就跑路的风险。没有最基本的信任,就会陷入先给钱还是先交货的两难境地。
如果我不相信你对产品质量的承诺,我可能就不会愿意花钱买它;如果我不相信钱存在银行里是安全的,那我可能需要把现金铺在床上才放心(好吧,如果我有那么多钱的话……)
可以说,没有最基本的信任,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生产合作就不会出现,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也几乎变得不可能。
信任非常重要,但建立信任十分不易。困难在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在此之上的道德风险。
经济学家阿克罗夫因为提出一个「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的「柠檬理论」而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我们毫不犹豫的说,阿克罗夫先生错了,因为市场不光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还有一双「隐形的眼睛」。
这双「隐形的眼睛」就是信誉机制。
淘宝2003年5月成立,马云提出的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真正实现这个口号的,并不是淘宝本身,而是同年10月份成立,并于第二年就分立出去的支付宝。
如果说面对面的交易,还可以通过观察面相、防止逃跑等措施来解决的话,那么支付宝的出现,就是解决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之间的生产和交换。
在支付宝出现之前,人们用淘宝的时候,更多的是浏览信息,然后选择同城线下面对面的交易。支付宝的信誉机制,对买卖双方的信誉考察和积累,以及对交易资金的暂时托管,使得陌生人之间不再需要见面就可以完成交易。
所以信息不对称永远都存在,但信息不对称并不会造成市场失灵,而恰恰带来的是市场机会。发现这些机会,创造更多陌生人之间的连接可能性,把原来不信任的东西变成信任,这就是商机。
马云的支付宝建立的是一个信誉机制,在市场上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生存原则,那就是要维护自己的信誉。任何想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上站稳脚跟,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建立自己值得信任的声誉,否则市场将会将其逐出。
这个原则具有普适性,无论对企业、对个人,还是对产品或服务,都适用。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不过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谣传,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从来都是良币胜出。
你可以短期欺骗所有人,也可以长期欺骗一部分人,但不可能长期欺骗所有人。消费者并不是可以被长期欺骗的,口碑永远都重要。
所以很多知名品牌每年都花费巨资在品牌推广和塑造上,这未必能够直接带动销量,但他们要构建自己的护城河,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当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看到曝光量更大的品牌时,心里会默想,这么大的品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质量有问题,是自毁形象,大品牌付出的代价更大,消费者也知道这一点,所以通常会选择那些比较知名的品牌。
所以你看,对于个人,我们有了市场,有了信誉机制,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轻松了很多,我不需要数理化样样精通,买个东西都去研究下商家是不是在骗我,我只需要选择那些长期经过市场检验的即可。不光药品,几乎所有日常用到的东西我们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
而对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对企业而言,声誉与品牌是最有价值与竞争优势的资产。诚如亚当·斯密所言,诚实是最好的商业政策。
信息不对称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并不导致市场失灵,而是市场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