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错在哪里?

照片
“过去10年,全球约60万大象被杀戮,每15分钟,就有1头大象和地球告别。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国家林业局26日发公告,我国临时禁止进口《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效后所获的非洲象牙雕刻品,要求中国公民不购买携带,一年内停止受理相关申请。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这句话逻辑上是自洽的,但也仅仅停留在逻辑上,与事实无关。甚至可以说,事实给了强有力的反证。

早期人类就使用动物牙齿、骨头,贝壳和石子等做首饰,作为权力、意志、力量、勇敢和财富的象征。象牙的使用,有着久远的史书记载,近些年贸易量的增加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必然结果。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必然会带来杀戮,到这里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杀戮对于一个物种而言,是不是一种伤害?这个问题不想清楚,简单一句平平仄仄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是没用的,姚明说的也没用。

猪、狗、牛、羊、鸡、兔,十二生肖成为我们盘中餐的都过半了,可曾见过谁站出来说物种濒危,拒绝吃肉?没有,因为有需求有市场,这些物种成功地实现了与人类的共赢:人类要持续不断的吃肉,就要让他们持续不断的繁衍生息,生存下去,物种延续。

回到象牙问题,并没有特殊性可言。假如人们想要持续不断的从大象那里获取象牙,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帮助大象繁衍生息、良性循环,而不是滥杀屠戮、强取豪夺。但现实偏偏又是后者,何故?

现实很复杂,答案却并不深奥。这里不谈现实,只寻答案。科斯定理告诉我们:“明确的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大象遭滥杀的真正原因是其产权没有得到有效的明确界定,大象进入了人人有权使用的“公共领域”,今天你不拔牙,明天别人就拔去了,个人没有动机去保护大象和长远规划,正常的市场交易不出现,不正常的“丛林法则”便取而代之,结果便是经济学上典型的“公地悲剧”。

假如大象的产权明确界定为私人所有,所有者是不会傻到小“象未长成,就把大象杀”的。可见过真的杀鸡取卵?可见过谁把刚生猪仔的老母猪杀掉?没有。

不是理论空谈,实际上已有成功案例。非洲的博茨瓦纳等国,把私人领地的大象私有化,可以向游客收费、可以捕杀一定比例。结果这些私人领地上的大象开始增加了。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不过是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口头禅,看似深刻,实则经不起推敲。

一纸通知禁不住需求,也管不住市场,只会让这个市场从合法走向非法,从地上转向地下。同时,黑市还会增加风险溢价,象牙价格必然上涨,反过来刺激象牙的生产和输出,在产权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之前,大象面临的仍将是厄运。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