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财产权不能叶公好龙

全面禁菸是不道德的
一
吸菸會產生兩種完全不同的評價。
對吸菸者而言,它是一項福利。自1492年哥倫布把它從新大陸帶回歐洲,菸草就一直讓人迷戀。從王公貴族到底層貧民,從咀嚼、嗅鼻煙、抽菸斗、捲菸草到過濾嘴,菸草生生不息,成為全世界普及最廣,所有民族都十分喜愛的廉價癮品。

吸菸的缺點非常明顯,它一邊耗費金錢,一邊使人口腔惡臭、牙齒黧黃、衣服泛髒。重度吸菸者的肺部飽受侵蝕,鼻涕泛黃,濃痰不止,實在讓人生厭。這些現象從菸草流行起就廣為眾知,禁菸政策幾乎同步興起。古代禁菸可比今天厲害得多。崇禎皇帝曾頒布禁菸令,禁止吸食菸草,私自運輸販賣菸草者處死。英王詹姆斯一世曾斥責菸草為「地獄草」,俄國沙皇曾下令放逐鞭笞和放逐癮君子。
這些強硬的法令沒有消滅菸草,最後統統淹沒在香菸進化中。原因很簡單,菸草具有難以抗拒的誘惑。它使窮人在無聊、疲憊、窮困中獲得慰藉。菸草使緊張疲憊者放鬆,使身心舒暢者更加愉悅。在很多情況下,它還是人際交往,感情連絡的工具。菸草的價格十分低廉,幾乎所有人都用得起。和其他精神麻醉品相比,菸草對身體損害少得多,成癮性也不那麼強,它帶來的愉悅真是太划算了——它甚至比糖果還健康。對吸菸者而言,菸草是一項利益,一種生活方式。
對不吸菸的人而言,二手菸簡直是災難。煙霧繚繞使人嗆鼻難受,眼淚直流,並且還有損害健康的風險。
對吸菸兩種評價的描述篇幅之所以懸殊,是因為我想強調前者。在禁菸主義甚囂塵上的今天,很多人刻意貶損、忽視吸菸本身正當性。它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沒什麼大不了。從參與者人數看,甚至談不上少數派。每個人都有處分身體的權利,吸菸和暴飲暴食沒什麼區別,不能因為這個原因而禁止。這裡面的道理,不需多說吧?
二
禁菸最充分的理由是:吸菸具有侵犯性,二手菸損害身體健康。幾乎所有禁菸主義者都持這樣的理由。
好了,下面開啟本文重點。
吸菸和非吸菸者代表兩種不同利益追求。在下列情況下,他們不會衝突。一種是吸菸者獨處,和菸鬼朋友廝混。他們把自己和非吸菸者隔絕開來,各自享受塵世的美好。還有一種是吸菸者和非吸菸者關係良好。在家人和朋友之間,包容不同生活習慣,最多只是抱怨和勸解,絕不至於撕破臉皮,大吵一架。人類生活就是這樣,總有什麼東西比對方的缺點更重要。
極端禁菸主義者認為,菸草氣體飄散在空氣中,增加大氣污染,妨礙風景觀光,讓煙味敏感者受冒犯。聽起來如此不可思議,例子卻不少。近幾年芬蘭、澳大利亞部分州提出法案,禁止在自家陽台抽菸。這就是禁菸主義者的自大和傲慢。在分離隔絕的情況下,吸菸之「外部性」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僅憑一面之辭,就要將吸菸這種正常行為禁絕,這顯然是挾政治正確的主動侵犯。在現實生活中,這也完全不可行。一個人在家中陽台禁菸,得派出多少稽查隊?這種法律不是鼓勵鄰居告密,執法機關進門檢查?
因此,溫和禁菸主義者都認為,家裡抽菸政府就不要管了,該管的是公共場合。
三
公共場合通常指開放經營、人流混雜的場所,吸菸者和非吸菸者利益衝突,難以避免。
吸菸者菸癮大作,否則手足無措,心神不寧。即使不那麼難受,純粹是為享受,吸菸也好理解。所謂「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誰能否認吸菸對他而言是一種福利?對不吸菸的人來說,無異於受刑。煙霧嗆得人難受,眼淚鼻涕直流,尼古丁吸入肺中,損害身體健康。如果二手菸受害者是病人孕婦,那就更糟了。
禁菸主義者因此認為,他們是無辜的受害者,應當禁止發出「外部性」的菸鬼。站在吸菸者的立場看卻非如此:不吸菸更加要命,它使我的舒適度減少,甚至非常難受。憑什麼捍衛你的舒適,就來侵犯我吸菸的權利,使我的福利平白無故減少?
這就是我在開頭大談「吸菸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緣由。譴責吸菸者的侵犯是沒有意義的。在他們眼中看來,煙霧繚繞的侵犯性尚且可疑,你們主動減少我的福利,這才蠻橫無理。經常看到這樣情形,一個人置身吸菸環境被嗆得難受,怒而發作:「都不要抽菸啦!」吸菸者不屑地說:「你算老幾啊。」言下之意,憑什麼照顧你的感受,就不允許我抽菸,你照顧我不吸菸的感受嗎?
兩種利益衝突,誰的利益優先,雙方要聽誰?
四
自由主義者的回答是:財產權所有者說了算。
自由主義者重視財產權,除了財產本身是福利,還有一個重要緣由:財產權是自由的載體,或者就是自由本身。所有形式的自由都可歸結到財產權。言論自由是每個人運用口舌的權利,它延伸到各種各樣的財產權,比如辦報社開論壇的財產權。經營自由指產權人能自主定價、自由僱傭、自願交易。一家茶餐廳菜品如何、風格形式,雇員工資,都由老闆決定。任何侵犯財產權都是限制老闆的自由。財產權的最大威脅來自政府。西諺有云:風能進,雨能進,國王的軍隊不能進。國王的軍隊闖進私人宅邸,未必就是將其拆毀,很可能是指指點點,按照長官意志決定財產事務。政府權威取代財產權人的意志,是謂不自由。
一家餐廳的老闆厭惡抽菸,或者只想和非吸菸客做生意,沒有任何問題。他有權將賴著不走的菸鬼攆出餐廳。法律應當保護老闆的財產權。
同理,一家餐廳只想和菸鬼做生意,不吸菸者請勿入內,這也應該沒有問題。現在政府全面禁菸,剝奪了餐館老闆的這項權利。
更多情況是,老闆聲明餐館允許吸菸。只要進入餐廳,就視為接受規矩。吸菸者和非吸菸者共處一個大廳,老闆偏袒吸菸者利益,不吸菸者理當忍氣吞聲。他可以勸說吸菸者行個方便,或者讓老闆適當干預,但是絕不能侵犯老闆賦予吸菸者的自由。不吸菸者藉助法令將餐廳改造成無煙場所,顯然是對餐廳老闆財產權的侵犯。
五
很多人聲稱捍衛私有財產,其實只是捍衛自家田畝房產,對別人私有財產漠不關心。當然,這不算什麼錯。問題在於,他對自家客廳的權利無可置疑,為何卻蔑視經營者的私有產權,甚至主張侵犯呢?
一個老闆,只因為他開館經營,服務他人,就喪失了處分自己財產的權利?他設置香菸餐館,或者在一個餐館內設置吸菸區和非煙區,這有什麼問題呢,憑什麼遷就不吸菸者偏好?
老闆的財產權哪去了,因此帶來的損失誰承擔?
反對者說:我在餐館吃飯可不想吸二手菸,老闆你得為我健康負責。這完全是只知紙面,不知世事的任性。進入一個允許吸菸的餐館,顯然你已經讓渡對健康的重視,專注於菜品和環境。跑到允許吸菸的餐館久貯,是誰對自己的健康不負責任?
還有人說:我明明是在餐館無煙區吃飯,但是對面煙霧繚繞,直嗆我鼻,無煙和有煙沒什麼區別,這不是欺騙麼?這確實是一個問題,解決起來卻很簡單:可以向老闆投訴,批評餐館環境惡劣,給予差評,甚至拒絕再來。這就像服務員端上菜來,發現和招牌宣傳的美味相差甚遠,犯得著憤而大怒,「無煙區根本無效,最終還得靠政府」?
六
北京禁菸獲得了輿論普遍的支持,這不奇怪。長期以來,很多踐踏財產權的政治正確大行其道。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很多自命的自由主義者,常年聲稱「捍衛私有財產權」,卻在這件事情放棄分析,鼓吹對私有財產的侵犯。「國王的軍隊不能進」變成「禁菸稽查隊可以進」,這不是葉公好龍麼?
自由主義者確信,私有財產權是自由的堡壘。在私有財產權林立的體制下,社會必定呈現出紛繁多態,參差不齊的狀態,所有人都能得到最好舒展。
喜歡吸菸的人可以找到合適的場所(而不是像禁菸環境下偷偷摸摸,像犯罪一樣),厭惡二手菸的人大可以遠離,前往不吸菸的環境場所。言論自由當然可以揭露吸菸的害處,抨擊二手菸製造者的失禮,希望營造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這些都沒有問題。
經過多年宣傳,無煙場所已到處都是,不吸菸漸成社會風尚。這是再好不過的社會自治成果。禁菸主義者卻主張,政府侵入私有產權,組織偵緝隊監督巡查,動輒罰款。羅素曾經說過,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在禁菸主義者那裡,香菸卻是罪惡,應當被毫不客氣地消滅。
政府秉持「善意」做一件社會工程,具體執行的都是有血有肉、有私心慾望、還有稅負成本的官員。權力大肆擴張,誰能保證他們不做壞事?今年6月1日控煙日,禁菸偵緝隊在海底撈餐廳發出首張罰單。他們在餐廳檢查禁菸標語,搜尋菸灰缸和菸頭,一無斬獲,最終還是在男士衛生間裡找到兩個菸頭,責令整改。倘若下次檢查再發現菸頭,罰款2000元。如果真有下次,是檢查者故意陷害、競爭者惡意栽贓、客人敲詐勒索,誰能說清楚呢?
反對禁菸,尤其是反對在私人場所禁菸,絕非出於意氣之爭,或者很多人所說「為利益集團說話」。在中國這樣的地方,禁菸通常很難成功,吸菸者總能找到適當的場所吸菸,很多無煙場所最終不了了之。唯一變化的是,出現了一群手握權柄的官僚,他們四處偵查,對商人罰款敲詐。所有聲稱熱愛自由,捍衛私有產權的人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