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无法解决外部性?

​​市场无法解决外部性?
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可能对于“外部性”这个词有些陌生,我简单解释一下。
狭义的外部性,可特指企业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也向外界排出有害的东西,这些有害的东西会给社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而企业却可以不对这些有害的产出(负的外部性)支付社会成本,所以必须由政府出面以加征税收的方式把这部分损害补偿给社会。比如化工企业的排污行为等。
当然,企业也有可能产生正的外部性,比如农民种的庄稼像其它植物一样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而农民并没有因为顺便生产了氧气有利于人类呼吸而产生额外的收益,但这通常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所以没有争议,政府也不怎么管。
广义理解外部性,举个例子一说就明白:一个美女花一小时时间,用于化妆,出门后所有看到她的男人都神清气爽,一天都有好心情,这就可以理解成她给社会带来了正的外部性。或者,别的女人因为看到这样一位比自己漂亮的女人而一整天闷闷不乐,就可以理解成她给别人带来了负的外部性。
可是这样的外部性太多了,你放个屁都有可能产生负的外部性,政府哪能管这些,也管不过来呀。所以,经济学上所讨论的外部性,通常指的是企业产生的负的外部性问题,尤指企业的排污行为。
那本文就直接分析企业排污行为,其它的就不再专门分析,希望您能窥一斑而知全貌。
水有源树有根,我们要分析企业排污的难题,需要先跳过政府这个现实的存在,假设有一个还没被政府控制的世外桃源。
有一个湖泊,周围世代生活着若干村民,他们会在湖泊中打鱼,饮用湖水,在湖泊周围种田,引水灌田,生活安静而平和。
这时,村民老王想在湖边建一个造纸厂,需要排污水到湖里,肯定会和其它村民产生矛盾,那问题会怎样解决呢?
1、村民共同委托德高望重的老张出面,制止其建厂排污的行为。老王考虑到大家的反对,放弃了建厂。
2、同上,只是结果老王一意孤行,执意建厂。大家忍无可忍,在老张振臂一呼下,一起去暴力强拆了老王的工厂。注意,这里没有政府,所以不会有人干涉这样的暴力强拆。
3、老王预计造纸厂效益很好,承诺每年支付每户村民五两银子,并承诺排污量很小,不会影响大家的正常生活用水。村民们都接受了“贿赂”,相安无事。
4、更有可能的是,考虑到村民们暴力强拆的可能,和贿赂村民的成本太高,老王从一开始就打消了建造纸厂的想法,除非他能想出一种可以不排污也能造纸的新方法。
而现在,世外桃源被政府发现了,政府为了宣示存在感,宣布该湖泊属于国有资产,但并不干涉村民们继续使用湖泊。村民们想:反正以前这个湖泊也不是我自家的,你说是国有就国有呗,反正只要不影响我打鱼吃水灌溉就行。
可是,心思活跃的老王却看到了希望。他去找政府负责人,承诺每年给政府100两银子,让政府允许并支持他在湖边建造纸厂,允许他向湖里排放污水,政府对于凭空多出来的收入哪有拒绝的道理?当然批准了。
于是,矛盾产生了。老王拿着政府的批文去建厂,并警告村民,谁敢阻拦,政府会派武装部队来镇压。村民们傻眼了,只能组织去上访。来到政府机关,政府负责人拿出宪法说:当初宣布这个湖泊属于国有资产时,你们可都是同意了的,白纸黑字,这可都在宪法里写着呢,既然归国有,政府当然有权安排如何使用了,老王建造纸厂的手续完全合法,你们谁敢去捣乱,就是违法行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违法必究,你们都老老实实回去吧。
造纸厂就这样顺利建起来了,村民们不得不忍受污水侵害着自己的生活,还得不到任何补偿,有心去造纸厂捣乱,却忌惮政府那庞大得恐怖的武装执法机构,只能默默忍受。
这时候,经济学家们发现了这个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得出了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结论:市场无法自行解决企业外部性问题,必须靠政府对排污企业额外征收排污费,以弥补给社会带来的伤害。
政府一看这个结论真是太高兴了,立刻找到老王,向老王展示了经济学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以企业排污会给社会造成负的外部性为由,要求老王每年多交50两银子的排污费。老王的水平哪里敢反驳经济学家的权威结论呢,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当然,这多出来的50两银子自然都进了政府的腰包。
于是,老王自己也陷入了破产的边沿,不得不开足马力,努力生产,努力排污,以求能弥补自己的损失,结果村民们更加苦不堪言。
看到这里,聪明的你应该已经看出端倪了,所谓外部性无解的问题,没有政府干预时,根本不存在。是国有化和司法垄断导致了外部性无解,而不是没有政府干预的自由市场。能够实现国有化和司法垄断的根本原因是:那支无人抗衡的恐怖的武装力量存在。
经济学家们在研究外部性问题时,自觉合理化了国有化和司法垄断这两个条件,将这两个条件设定为“既定合理事实”,然后才推导出企业外部性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税收调节才能解决的荒谬结论,这一结论除了火上浇油,一无是处。​​​​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