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的智慧

郭威的智慧
对中国历史不太熟悉的朋友,估计都没听过郭威这个名字。
郭威是唐末五代十国时后周的开国君主,周世宗柴荣的姑父+义父,宋太祖赵匡胤的老领导+教父,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手下第一名将,后汉二代皇帝刘承祐的五位顾命大臣之一。
小说《水浒传》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原型就是郭威,被施耐庵改编了一下,扣在了鲁智深的身上。
作为郭威的侍卫亲兵,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好戏就是跟老领导郭威学的,可惜只学了个形似,神韵没学到,干得远没有郭威漂亮。
赵匡胤是被士兵们拥立的,登基后,面对持功自傲的大头兵,不得不杯酒释兵权,且终宋一朝都只能实行扬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以防武人作乱。结果却导致国防羸弱,被金人攻破都城,这才有了靖康之耻,有了我们熟悉的郭靖、杨康。
而郭威却因势利导,逼迫士兵们不得不为了自身安危而跪求自己称帝,所以称帝后始终能牢控军队,让大头兵们始终死心塌地的跟随自己。
以上说的只是郭威的勇和谋,而本文重点要说的,却是他治国的智慧。
郭威是五代时第五个中原朝代周的开国君主,第一个中原朝代梁的开国君主朱温,有一次去南边打仗抢了一万头牛回来,分给了中原百姓,而中原百姓们除了地租之外,又多一份牛租。改朝换代几十年,这份牛租合同却始终被后面的朝代给继承了,估计牛的孙子都死光了,牛租却谁也逃不掉。直到郭威上台,立马废掉。
牛皮,是古代重要的军事物资,五代中的历任君主都严厉禁止民间买卖和私藏,却要求养牛农民必须每年上缴一定数量的牛皮。在那个普遍饿肚子的战乱年代,无数人因一张牛皮而家破人亡。郭威上台后,全面解禁牛皮市场,允许自由买卖,并对于民间上缴牛皮的数量,三减其二,如果实在交不上,允许用田赋抵扣。
在粮食普遍紧张的战乱年代,朝廷普遍会禁止民间酿酒和买卖,五代时期,更是严厉控酒。郭威上台后,全面解禁。
盐,从汉武帝以来就一直是历代朝廷严格控制的国有资源,国家垄断经营,老百姓要吃一点儿盐,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唐朝,就是被私盐贩子黄巢给掀翻的。郭威上台后,不但让盐市场化,还允许老百姓和周边国家自由贸易。
五代以来,耕地基本上全部被收归国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农民不许离开耕地,弃地不种私自乱跑的农民,逮到就杀。郭威上台,不但把地都还给农民,还允许土地随意买卖,且大幅度降低农业税。
如果你了解后周立国时内忧外患的险恶环境,多年来的政策惯性带来的观念固化,你就不难想象郭威在推行这些政策时会面临多大的压力,会召来多少手下人质疑的眼光,他心中的信念该有多坚定。
可惜,天不假年,郭威在位三年就病逝了,临终选储时,再一次表现出了一个伟大人物的眼光和胸怀。虽然自己所有妻儿老小都被刘承祐给杀光了,但毕竟还有一个外甥,论血亲,自然优于自己老婆的侄子柴荣,可郭威还是坚定地选择了柴荣,逼着外甥给柴荣下跪认主。柴荣果然不负所托,沿袭了郭威的基本国策,短短六年间,就让大周之威扬遍诸国。可惜,柴荣又是个短命鬼,大好河山白白便宜了赵匡胤,成就了另一位千古一帝。
可以肯定地说,大宋的基业完全是郭威开创的,没有郭威那些惊世骇俗的改革,五代乱局还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郭威的智慧还不止这些,在身后丧事的安排上,也极为仁慈明智。
郭威临终前,曾嘱咐养子柴荣说,丧事从简,不要劳财伤民,所有修陵的人力必须雇佣,不能差役。陵墓务必俭素,不用石柱、石人、石兽、不修下宫,不要守陵宫人,只须立一墓碑即可。下葬时只用瓦棺纸衣,入殓时要遍示百姓,切不可人畜殉葬。若不听我言,死后阴灵不见。
纵观历史,这是唯一一个立下了如此坚决的简葬遗嘱的皇帝,也成就了一个始终保持完好的皇帝陵墓——嵩陵,位于河南新郑郭店村。如果你走过路过,一定要去凭吊一番,这样一位大智大勇大仁大义的皇帝改革家,值得我们去纪念。​​​​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