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会形成自然垄断吗?
市场失灵的理论深入人心,其中一个担忧就是:自由竞争的市场会形成垄断,造成不完全竞争,形成侵害消费者的垄断价格。
市场中,我们的确常常看到某行业出现一个巨无霸的现象,我们耳熟能详的美国历史上出现的钢铁大王、铁路大王、石油大王等,以及当代人们常用的微信、支付宝、微博、淘宝、百度、谷歌、脸书、推特、亚马逊等,都具备这种超大规模、超高市场占有率的性质。可是,我们并没有看到所谓的垄断利润的出现,这些企业都在忙于不断改进升级服务、降低服务价格,不断地推出免费、甚至补贴消费者的服务。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年微信快速扩张,几乎所有华人手机都安装了微信时,微信中流传着这样一种担忧:微信要收费了。几年过去了,这种担忧已经烟消云散,微信不但没有收费,甚至开发了更多更便捷的免费服务。
这和我们的直觉想象差距如此之大,我们想象中一家企业一旦市场占有率超高时,必然会去追求提价,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可现实中却连一例也找不到。即便如此,这依然无法动摇多数人的固有认知,甚至大部分专职研究经济学的所谓经济学家,也仍然在选择性地无视事实,继续去研究所谓的“垄断之害”。
垄断当然有害,问题是你如何定义垄断。
自由市场中出现的巨无霸,其竞争的压力始终存在,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同业之间,也来自于不同行业之间。只要你稍有松懈,就会被无情地淘汰,甚至你没有松懈,不断改进服务时,依然会被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新业态无情地淘汰。
诺基亚当年也同样在努力地升级降价,可还是被苹果等智能手机淘汰了;英特尔芯片的升级换代和降价的速度,已经让同行绝望了,可面对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还是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同样的原因和命运也降临到了Widows操作系统上;以滴滴的强势,面对高德地图的突然入场,已经坐立不安了。
……
这样的例子是举不完的,未来还会不断出现更多的例子。
所以,垄断绝不是以市场占有率为评定标准的,垄断是以是否有武力驱逐竞争对手为标准来定义的。只要没有任何武力阻止他人进入这一行业,这一行业就永远无法出现真正的垄断企业。
现实中符合垄断特性并出现垄断利润的企业,全部是国企或政府特许经营的企业。只有这样的企业才会丧失警惕心和竞争意识,只有这样的企业才会出现服务差价格高的现象,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才真正坐享了垄断利润。
而这些真正的垄断企业,无不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造成的,这和自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没一毛钱关系。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