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廷骧:经验还是逻辑?

徐廷骧:经验还是逻辑?

奥地利经济学派从不知道什么是妥协。自门格尔与德国历史学派的论战,米塞斯与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论战以及今日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之争,奥派学者都在捍卫真理,他们像城堡一般坚实,随时防御着任何企图以谬论占领经济学的入侵。
谬论总是能轻而易举地被众人含糊地所接受,劳动价值论、马尔萨斯人口论和凯恩斯主义等等。即使有智者已经指出其中的错误,但这些谬论依然根植于不少人的思想之中。在实证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下,要让所有人看清其中的谬误,是极为重要的。
实证主义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鲁莽地带入社会科学。实证主义者认为经济学是可以证伪的,他们提出的每一个理论都面临着未来被推倒的可能性,一旦理论被现实证伪,他们便另立一条新的理论来替代旧的理论,又或许会对旧理论修改补充,使之得以解释新现象。不论实证主义者如何完善他们的理论,他们也只是在不停地试错,以求接近真理所在,而永不能达到真理。
实证主义极为依赖经验,用经验赋予理论解释力看上去是非常令人信服的,而在逻辑面前却经不起推敲。经验都是具有历史性的,不可能存在未来的经验。社会经验则是过去复杂现象的经验,实证主义者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经济学的错误正是忽视了这一点。自然科学家在实验中把不同的实验要素分离出来逐个观察,获得实验的经验,经验的可控性可以帮助他们寻找变化的原因。实证主义照猫画虎,把社会经验当作实验经验来处理,他们社会经验的来源是经由统计学的得来的。统计资料来源的环境也大不相同,地域、时间和人的自由意志等等,参杂了各种复杂作用的影响,实证主义者根本无法分离变量来观察,那么他们是怎样在经济学领域用实验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理论?难道不值得怀疑吗。
具有自由意志的人类行为无法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因为根本无法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从而观察一个变量的影响作用,所以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根据对于经济活动大量事实的观察分析,在研究之初就不能准确的把握其中的因果关系,他们的理论常常参杂着其他不同的细微的因素的影响。
实证主义者在与人讨论经济周期的过程时,总会从个别事实(美国经济大萧条时失业率与价格变化的统计资料)回归到逻辑演绎的一般理论分析(通货膨胀对失业率与价格的影响)。这些经济规律是先于经济现象发生前就存在的,人们常常通过社会经验意识到经济规律的存在,而人们却不能通过社会经验来分析经济规律,正如没人可以通过对6月冰淇淋销售量的统计数据分析知晓季节对于冰淇淋需求的影响,最终还是要逻辑演绎出夏天冰淇淋需求的增长。经济规律自有其逻辑关系,是永恒的,不变的。通过对经济规律的逻辑关系的把握,在面对经验事实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出符合规律的判断。
部分实证主义数理经济学家更是提出一个荒唐不可靠的假定——统计的经济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他们对于自己的这种假定往往会提出一些令人费解的证明,例如数据显示多数吃炸鸡的人都会穿内衣,所以吃炸鸡和穿内衣之间存在某种神秘的相关性。
米塞斯曾说过“学说之间的冲突不能通过压制所有持不同看法的人而解决。成功地将本派观点定为合法而置其他所有观点于非法地位的一方,也无从改变其信条的特征。学说就是学说,即使它得到广泛的接受且无可置辩。即使没有同时代的人挑战这一学说,它也可能是错的。”
奥地利学派正处于经济学边缘,为主流经济学所排斥,但她用她独特的方法论为经济学构建了真正的人类行为学,我不因她的特立独行而鄙夷她,即便她占据了学界的主流我也不因此谄媚她,奥地利学派的魅力正是她把人当做真实存在的,具备自由意志的行为主体来研究,而不是冷冰冰的数字。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