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作】偏好自由企业是不是就意味着偏好「企业」?

【译作】偏好自由企业是不是就意味着偏好「企业」?

文:吴莉玮
图:Thomas Hawk via photopin cc

本文意译《It's a Jetsons World: Private Miracles and Public Crimes》书中的「Does Favoring Free Enterprise Mean Favoring “Business”?」,Jeffrey A. Tucker用当代案例说明政治上所谓「亲企业」,事实上不过就是政府与大企业垄断市场、斩断竞争、扼杀自由,形成寡头政治联盟的重新包装尔尔。

偏好自由企业是不是就意味着偏好「企业」?|Does Favoring Free Enterprise Mean Favoring “Business”?

作者:Jeffrey A. Tucker 
译者:吴莉玮

美国的政治言论似乎有个固定周期,就像时钟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最近好像在重温柯林顿时期。

故事是这么说的。抱着左翼思想的民主党政府当选,用尽全力推动一系列愚蠢的改革,譬如社会化雏形的医疗系统,改革引来反弹后,统治者们重新思考,然后又往右倾,透过赞美成就美国生活之企业部门所作的贡献,摇身一变成为「中间派」。

大部分这些宏伟的转变,譬如欧巴马最近的这套,都是幻觉且毫无意义。这就像是在一台开往预定方向的汽车上泼一道新颜色的油漆,目的是要继续愚弄人民,让人民以为那是一台前往不同方向的不同汽车。

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左派们的说辞和用法。在他们的想像中,自己遇到麻烦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太过于偏好政府而不够偏好「企业」,此处的企业是这些左派所理解的企业。当他们发现「私营部门」或什至是「资本主义」这类词汇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改变」。

这一切都是表面工夫,这些改变表明了左派所接受的是资本主义的滑稽模仿:他们相信的资本主义,偏好社会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资本所有者。所以,如果社会主义的行程开始出了问题,他们就开始以「友好自由企业」之名,把手伸到企业巨头上。

瞧瞧欧巴马伸手企业的可悲尝试。当局声称,政府正在审查政府规章,要找到那些成本超过好处的规定。嗯,如果把能源部、教育部和劳工部改成体育馆的话,我们可以在此取得一些进展,但政府想的可不是这个。你可以去Regulations.gov网站逛逛然后留下评论,前提是如果你搞得懂这个网站的话。我在上头看到了一些典型的胡说八道,有关家庭能源升级的空口白话,但毫无疑问的,这个网站比起政府的工作命令还安全一点。

欧巴马在白宫也成立了一些新东西,譬如就业与竞争力委员会,这个组织据称代表他的新中心主义。谁是这个组织的头?可不是我家附近的餐厅老板,而是GE的执行长Jeff Immelt。这应该代表了某种当局换新血的信号。

在欧巴马顾问的想像中,欧巴马形象变差是因为他太亲近大政府策略(这种想像打哪来的?),嗯,所以,现在是时候来作跟柯林顿一样的事,亲近企业来扭转形象,因此,出现了这个新的委员会与任命。

是的,这在许多层面上都是个骗局。在此,第一个大错是心理习惯,许多人认为大政府和大企业在某种程度上相斥。但美国历史从开始到现在,都表明事实正好相反。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到高盛集团,仔细看看历史就会发现,每次主要的政府扩张,背后都有对应部门的大企业施压与支持。

在19世纪的重商主义中,谁是赢家?谁在伍德罗.威尔逊的社会主义战争中窜出头来?谁是罗斯福新政背后的主要经济力量?美国生活中的哪个部分,在二战与冷战期间变得像土匪?1960与70年代的医疗照护与就业环境法规又如何?企业精英在背后推动每一次的利维坦政府扩张,无一例外。

Thomas DiLorenzo仔细纪录了19世纪的历史。Murray Rothbard揭露了企业在一战中的角色。Butler Shaffer在其巨作《In Restraint of Trade》中记录了战后的罗斯福新政。John T. Flynn彻底揭露新政这场喧腾。Robert Higgs杰出的作品《For a New Liberty》表明冷战与冷战结束后的激进亲企业。而这只是美国的案例:在每一个国家干预接管自由竞争的国家中都是如此。

为了看清为何如此,我们必须了解几块拼图。大企业对于尽其所能地击垮后进有着极高兴趣。在自由市场中,他们透过以较低价格提供更好的产品来达成目的。但这可是硬颈生活。要在这场你死我活的竞争中留在前茅,耗费所有能量。利润总是以不预期的方式受到威胁。市占率从没有真正的确定安全。在这个系统中的资本家,简直就像消费者的奴隶,而且总是会出现新的企业家带着更好的想法进入市场。就算是庞大的公司也不能肯定自己挺得住这些。

在混合经济中,政府本身变成罪恶的机会。资本家迫不及待地跳出这场竞争,纷纷拢络掌权者。他们要干什么?授予人情、特权、安全、保护失败,最重要的是,透过强加大企业已经吸收的成本在那些利润较少的竞争对手上,打击竞争。

这就是最低工资、劳健保还有任何强加到整个企业部门法规的缘由:这是市场中的主导者所采取的战术行动。监管机构要是没有来自商业利益的压力与协商,根本就不会有任何动作。

反垄断是经典案例(保护大企业免于竞争),但劳动、健康、环境还有其它的要求也是如此。专利是如此。巨幅通膨是如此。高税赋是如此。职场福利是如此。消费者产品法规还有其它所有一切,都是如此。这些都是市场巨头的卡特尔机制,而对那些小家伙的说辞仅是政治借口。

Ludwig Erhard的书对我影响深远,他是深受Mises影响的德国战后经济改革者,他是国家干预主义的热血对手,所谓德国战后奇迹几乎能全数归功于他。书中深具耐心又具说服力的论据,支持自由竞争并且呼吁摆脱战争期间的卡特尔,德国的企业受益于它。这本书本身就相当杰出,但更有意思的,是它的目标读者:不是消费者、不是知识份子、不是选民,而是企业。Erhard深知许多人似乎不知道的事,也就是企业部门中支持自由市场的最少。但这是最需要听取自由市场信息的部门。

GE的案例变得再清楚不过,它就像以往的东印度公司一样和政府连成一气。Immelt先生本身就是个例证:他不是自由企业的拥戴者,而是法规、绿能补贴、高能源管制壁垒的热心支持者,他不支持自由贸易而是出口导向的贸易,他是大声说话的宣传队,因为他的公司最终将受益于干预主义。这个家伙在权力的殿堂中找到舒适的归宿,推动所有政府也会喜欢的各种政策。

让我们回头看看欧巴马的新「中间主义」。让我感到困惑的是这些左派认为这能愚弄所有人。理想左派对于欧巴马的转变无疑地感到不悦,但这些人真的天真到相信支持大企业将替所谓大政府沾上污点?至于那些商界共和党人,难道他们真的会被愚弄,相信欧巴马这种新的友善真的是为了私营部门的利益?

Mises在他鼓舞人心的《Liberalism》书中(这些年来本书仍是自由的圣经)写道,自由不是在指支持企业部门,企业部门往往是最强悍的自由对手。

我们难道没有从布希与欧巴马的纾困中学会教训?这些纾困都被设计用来私有化大企业的利润,社会化大企业的亏损。这些纾困措施,跟稳定宏观经济或社会大众利益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些纾困不过就是掠夺社会以图利通用汽车跟AIG这些大银行和大企业,国家的纾困措施是用来保护国家的朋友,让它们应付市场的变化。

Mises接着道出自由主义的悲剧。自由主义身为一种学说,它不偏好任何单一特殊利益,当然也不偏好任何政党。但它长期而言却是整个社会的利益,事实上,它是文明的源泉。出于这个原因,Mises认为,各行各业都需要献身支持自由主义。否则,我们最终剩下的都只是虚假变革的无限循环,就像我们透过检视历史上的第二任期总统所观察到的那样。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