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买卖,真的这么黑吗?
器官买卖,真的这么黑吗?
近日央视报道,江西公开审理“特大器官买卖团伙”案并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宣判,屡禁不止的地下器官交易问题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许多网友认为,买卖器官应该直接判死刑,并对南昌方面仅仅数年有期徒刑的判决十分不解,称:“判这么轻,器官买卖不泛滥才怪。”这实际上是一个缺乏经济学常识的表现。
撇开器官是否能够买卖这个终极伦理问题不谈,经济学家认为,地下器官交易存在的原因并非是政府监管不到位,而是因为对器官的需求的存在,而且,由于供需矛盾异常严重,合法渠道远远无法满足病人们的需求,因此,地下交易应运而生。通常,获得一个移植的器官意味着生命有机会延续,患者们因此愿意出高价赢得生的机会。再严苛的法律,再锋利的舆论和道德谴责,都改变不了这一状况。
在我国,每年有至少30万患者亟待器官移植,但遗憾的是,官方渠道所进行的手术仅仅只有1万例,每天都有患者在饱经折磨之后因等不到器官而痛苦地死去。而与此同时,一些走投无路的人急需用钱,出于种种原因,他们只剩了卖器官这么一条路能走,这意味着他们已经权衡过利弊:相当于损失这个器官,得到相应的报酬是值得的。因此他们找到了中介,并最终将自己的器官卖给了患者。
我们要注意,事实上,在这个案例中,受害者是不存在的。中介获得了好处费,卖器官者得到了急需的报酬,患者则获得了延续生命的机会。也许有人会说,卖器官的是受害者,因为毕竟损失一个器官对身体影响很大,他可能事后后悔。但是,任何交易都可能事后后悔,这构不成反对交易的理由。而且对一个人来说,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走到这一步的,真的走到了,只能意味着对他来说不卖器官的话情况会更糟,我们应该尊重他的抉择,而且对一个人来说,抉择的后果也理应由他本人负责,因而事后后悔是没用的。
有网友指出,如果允许器官买卖,富人更有机会得到器官,这对穷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然而,不管器官买卖允不允许,由于富人有更强的支付能力购买更好的医疗服务,得病后的生存率都会高于穷人。这虽然让很多人心里不舒服,却是一个事实,也是人们努力赚钱致富的动力之一。在国家实行零价格上限的禁令下,需要移植器官却等不到供体的人们不得不求助于地下交易市场。然而,由于增加了违法成本,移植手术的质量和成功率下滑是必然的;于此同时,出卖器官的穷人所能获得的报酬也变少了,因为禁令让成本提高,更多的钱流入了中介手中以支付规避风险的费用。更有人说,反正无论能不能出售器官,自己也不会卖,而一旦患病也还是买不起,因此认为器官交易应该禁止,这实际上是一种拉人陪葬的心理,是非常可耻和不健康的。
由于涉及的伦理问题和民间舆论,买卖器官一直处于地下和非法状态,令网友们不解的是,我国的刑法对此并不十分严厉,新闻中的团伙主犯被判刑九年半,而从犯不过两年的刑期。可能是受经济学家的影响,立法者清楚,由于根源在于短缺,严苛的刑法只会让地下市场更隐秘、条件更恶劣。况且这不但是一桩没有受害者的交易,还给很多人带来了生机。
由于中国经常出现一些关于“迷药偷肾”的传闻,部分网友因此将器官交易和偷器官行为混淆,并担心器官买卖合法会鼓励这种行为,事实上这是两码事,偷窃不是交易,任何偷窃都是违法的;而且,违背本人意志偷器官这类行为,在禁止器官买卖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道理,读者们不妨自行思考)。
可以说,只要不建立合法的器官买卖调配机制,器官短缺、黑市横行的状况就会长期持续下去。在我国,器官的捐献、移植与调配长期由中国红十字会负责并建立全国分配系统,但工作成效并不十分明显,主要器官供需比至少1:30的数字令人汗颜。
虽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器官买卖也被禁止,但由于其完善的调配和评估系统(看过美剧《实习医生格蕾》的读者一定对美国发达的器官移植调配体制印象深刻),近年来供需比已经提升到了1:3,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引入了仿照市场交易的调配原则,允许一部分不涉及金钱往来的交易,这样灵活渐进的处理方式给很多患者带来了希望。如曾有一位母亲愿意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患病的儿子,但二者配型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可以将肾脏捐给陌生人,换取孩子可以排到等待队伍的第一位。这种“连锁移植”的处理方案近年来已经普及。
尽管如此,很多美国的经济学家仍然十分不满,因为1:3的比率仍然意味着多数患者将在漫长的等待后死去,因此他们呼吁建立更加市场化的器官移植系统以改善这一状况,著名经济学家曼昆(最流行的本科读物《经济学原理》的作者,读经济的大学生对他一定不陌生)写道:
“许多经济学家相信,允许人体器官自由市场的存在会产生巨大的利益。人生来就有两个肾,但他们通常只需要一个。与此同时,少数人由于连一个功能正常的肾都没有而饱受疾病折磨。尽管这桩交易有明显的好处,但现在的状况是悲惨的:病人换一个肾通常要等好几年,而且,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由于找不到肾源而死去。如果允许需要肾的人向那些两个健康的肾的人买一个,价格就会使供求达到平衡。卖着的口袋里的钱多了,生活状况可以变好。买者有了挽救生命所需的器官,状况也会变好。肾的短缺就会消失。
这种市场将带来资源的有效配置,但这种计划的批评者担心公平问题。他们认为,人体器官市场必将以损害穷人利益为代价而使富人受益,因为器官会配置给那些最愿意购买而又买得起的人。然而,现行制度的公平性也是值得质疑的。现在,我们中大多数人带着一个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多余器官走来走去,而我们的一些同胞却又因为得不到需要的器官而生命垂危。这又是公平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