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基本收入”问题上,哈耶克犯了什么错?
在“全民基本收入”问题上,哈耶克犯了什么错?

哈耶克是一个天才,但他没有承认“全民基本收入”这个思想存在的诸多缺陷。
文:Brittany Hunter / 译:禅心云起
市场经济的倡导者,往往倾向于拒绝任何意在从甲身上抢钱给乙的制度。然而,当遇到福利国家的问题时,某些对自由企业友好的人士却赞同全民基本收入这一思想。
有人认为,如果不坚持更理想主义的纯粹观念,也即应该完全废除福利国家,那么全民基本收入,就是最大限度地限制福利国家的方式。有理由认为,既然政府会继续从我们身上拿钱,为了减轻代价,我们也可以尝试每年分给每人一笔固定金额。
有人认为,通过向人人提供等额货币,比如某些人提出的每年1万美金收入,至少这笔收入是平均分配的。全民基本收入,不像其他福利计划那样,复杂有如迷宫,实际上正可以削弱福利国家。
尽管最近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不利于全民基本收入的拥护者,但在自由市场阵营中,仍然有人继续鼓吹全民基本收入。
在全民基本收入这个问题上,自由至上主义者之间的巨大分歧,并不是当代所独有的。事实上,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哈耶克,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都展示过对这类体系的支持。对于经久不衰的自由与保障之争,哈耶克甚至把他《往奴役之路》第九章的大部分内容,都专门用于讨论这个话题。
经济保障
让自由至上主义者特别内疚的是,他们过于频繁地引用本·富兰克林的名言,为的是竭力警告大家,不要匆忙用自由交换保障。
对于自由与保障的此消彼长,在9/11事件后的世界里探讨,再适合不过。因为年轻人度过的大部分光阴,已然处在一个丧失最宝贵公民自由的世界里。
正如这句名言所说:
“那些为了一时安全放弃了基本自由的人,既不配得自由,也不配得安全。”
但是这个自由与安全的消长问题,不仅在于公民的自由。虽然可以肯定,所有的自由都是相互关联的。但是,《往奴役之路》以真正的哈耶克风格,在书中用“保障与自由”一章,讨论了经济自由的重要性。
哈耶克认为,实质上有两类经济安全:有限的和绝对的。
“首先,我们不妨把两种保障对比一下。一种是有限度的保障,它是大家都能够获得的,因此不是什么特权,而是人们可以期望的正当目标。一种是绝对的保障,在自由社会里,这种绝对保障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得到,也不应当把它当作特权给予任何人,除非在极少数特殊情况下,例如对法官的保障,因为法官的完全独立地位是最重要的。”
但是,他忽视了拿这个事实出来考虑:在由行动个人组成的社会中,永远没有什么确定无疑的保障。真正的自由永远与风险并存,因为它承认,如果不首先除去人们的自由、卸下人们的武装,就没有任何确定无疑的保障。
相反,哈耶克赞同与自由企业相容的“有限”经济保障。“但在原则上,政府用这种方法提供较大的保障,是与维护个人自由没有抵触的,”哈耶克在本章开头就说。
.他继续说:
“也没有理由说明,为什么政府不该帮助个人对那些生活中的普通意外事件做出准备,因为这些意外事件是不确定的,所以很少有人能够为之作好充分的准备。”
这个陈述有两个问题。首先,正如我先前在Liveblog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哈耶克给过理由:一旦赋予了政府一丁点权力,就再难限制它。这是一个“非常滑溜的下坡”。
他也忽视了一个真正的事实,即为了向个人提供基本需求,就需要钱。而这些钱必须来自于某个地方。由于政府本身并不提供任何可以带来利润的商品或服务,所以资助此类计划的资金,就不得不以牺牲纳税人为代价。换句话说,这涉及政府操纵的盗窃行为。
事实上,美国最近一项针对实施全民基本收入政策效果的研究发现:
“通过增加对家庭的税赋,而不是依靠债务来为这项政策支付,不会带来财力的扩张。实际上,它一手给予某些家庭,另一手又从别的家庭那里拿走。没有任何净效应。”
故而这种制度不仅促进了盗窃的制度化,其自称解决的问题,事实上,也不过是徒劳无功罢了。由于这笔资金需要用于资助全民基本收入,要么通过提高个税,要么通过增加赤字,它不会为任何人节省一分钱。
对技术进步的恐惧
哈耶克在支持这类制度的一部分论证中,处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技术进步常会导致某个特定领域的许多熟练工人失业。哈耶克认为,由于这一进步并不是他们的过失,所以政府应该确保他们不受收入损失之苦。
“我们大家都了解,当某种对社会其他人有很大益处的新发明,使一个技艺娴熟的人辛辛苦苦学得的技能,忽然失去了价值时的这种惨状。过去100年来的历史充满了这一类例子,其中有一些顷刻之间便影响到数以万计的人们。”
他继续说:
“尽管一个人努力工作,尽管他有特殊技能,但他都会受到不是本人过失造成的收入急剧减少和痛苦绝望,这无疑会伤害到我们的正义感。”
对于当代利用自动化恐惧症来倡导全民基本收入的思潮,这个说法真是量身定作。科技领域大名鼎鼎的马克·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都借着自动化技术的更大运用,来说明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全民基本收入。
不可否认的是,自动化将不可避免地让某些人失去工作,就像在工业革命时期,机器让某些劳动者失业一样。如果自动化自我证明,它比人类劳动者更高效、更廉价,那么企业不迈向这样的体系,就是愚蠢的。
但国家通过创建全民基本收入制度,以之为保障网络,本质就是在鼓励个人停滞不前,放弃学习新技能的努力,而这些技能本有助于他们给自己的生产力增添价值。生活中没有任何事情是固立不动的,今天流行的东西,明天也许就过时了。任何虚假的保障,都无法回避这个事实。
职业也不例外。如果你的技能由于技术进步而不能适应需要,那么你就必须学习新技能,到不同的部门去创造价值。虽然技术进步,起初确实伴随着某些部门的岗位流失,但还有其他短缺人才的部门,还有新的利润缺口尚待利用。全新的产业、部门、就业机会出现,为正在寻找工作的人们——让我们不要忘记,也是正在为追求更好生活的消费者服务的那些人,提供了新的希望。
确保政府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为你提供帮助,就减少了你不断扩充技能,从而尽可能创造价值的积极性。事实上,这是一种幻想:生活向前奔流不息,生活从不是死水微澜,也从不把脚步停歇在某处。
但在这一点上,哈耶克表示不同意:
“虽然所达到的结果,常是与他们的努力和决心相适应的,但这在任何形式的社会里,都不可能总是如此。尤其在某些职业和特殊技巧的有用性,由于不能预料的情况而发生变化的许多情况里,更不会是这样。”
生活中的大部分事件都是无法预料的。不幸的是,生活是不公平的,而补救生活当中令人不堪的时刻,并不是自己之外其他人的责任。我们最需要的自由是自己适应、自己进步、自己发奋成为受别人敬重的人才。这正是市场经济提供的制度,也是这个世上最充满善意的制度。
问题
在经济学领域,哈耶克绝不缺少智慧。尽管他接受了全民基本收入,把它错当成福利国家合理的、自由市场的解决方案,但他也意识到了这个制度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当一个人的收入受到保障时,他既不能够仅仅因为他喜欢那个工作,便被允许留在原岗位上,也不能够选择他所喜欢的其它工作。由于取决于他的工作变动或不变动而得到好处或受到损失的人不是他自己,因此,就得由那些掌握有效收入分配的人代替他做出选择。”
在谈到上述观点时,哈耶克提到这个事实:全民基本收入确实带来了真正的风险,即个人不会有改善生活的动力。不管自己有没有付出努力,需要都能得到满足,这样一来,一个人改善生活地位的愿望,就变得不那么重要。
结束本章时,哈耶克说:
“为了保存自由,某种保障也是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在自由所不可避免地带来的那种风险不是太大的条件下,大多数人才愿意承担那种风险。”
但他很快补充说:
“虽然是我们决不应忽视的一个真理,但危害最大的是,现在流行在知识分子领袖当中的,以自由为代价来颂扬保障的那种风尚。”
总而言之,虽然经济保障可能对大众具有诱惑力,也许让人无忧无虑,但这并非没有代价的,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丧失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经济自由,而且是整体意义上的自由。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