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杀手



底特律杀手

2013-07-25 菁城子
照片

今年3月份底特律进入财政紧急状态,我写邮件给网上的美国华人朋友,请他介绍情况。两天后收到邮件,他说国内传言“一美元买房”大抵过于夸张。他向当地美国朋友询问,并将回信发给我,方便我了解普通美国人对底特律破产的看法。

底特律位于美国中西部伊利湖畔,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汽车工业兴起后,三大汽车巨头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齐聚于此,底特律成为著名的“汽车城”。在这位美国人写道,“1950年代的底特律是一個蓬勃发展、非常成功的美丽城市。如今它却处在悲剧性的混乱中。”底特律繁盛时期人口高达200余万,现在却不足70万人。企业和白人中产日渐流失,城区80%的居民都是黑人。他认为,底特律衰落缘于六七十年代后汽车三巨头竞争力消失,罪魁祸首则是汽车工会。他们“让底特律的新鲜血液不断流失。”

翻看美国汽车工业历史可知,这种说法并没有夸张。除去20世纪初的黄金时间,美国汽车工业史总是伴随着工会身影,并且逐渐地成为企业进步的阻碍。

美国汽车工会成立于大萧条时期。成立伊始就发动一系列罢工,逼迫企业停止裁员,提高工资。凭借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利润,企业有能力提供优厚薪资和福利。工会不断施压,合同时间就越来越长(往往长达30年),并还有各类医疗保险。在没有外来竞争者的环境下,大公司往往乐于接受条件。他们希望工会帮忙排挤行业的新晋者。

直到日本汽车异军突起,美国车商才察觉到他们面临的困境。日本人除了在本土生产汽车,还在工厂建到了美国南方。那里没有严密的工会体系,到处都是富有活力且服从管理的工人。这在北方是无法想象的。底特律工人大多签订长期合同,没有失业之虞。类似于“国企病”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怠工、固定涨薪、重视资历。企业很难辞退员工,因为失业赔偿金高昂。更糟糕的是,企业管理往往遭工会阻碍,例如低效率部门无法关闭,因为一大笔员工薪水、福利和养老金要支付。工会总是阻止企业采用更有效率的机械,因为这样引发失业;海外投资建厂也受到掣肘,因为工会要求照顾本地就业。

日本人没有这些烦恼,他们的劳工关系简单得多。工人不隶属于工会,产品进步也灵活优异。他们一点一点蚕食美国市场,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欧洲取得了成功。2009年丰田战胜通用,夺得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结束了通用长达77年的霸业。此时通用已在申请破产保护,克莱斯勒也通过破产保护程序,并卖给意大利菲亚达公司。三大巨头,仅存福特。

汽车业衰落伴随着大量工作岗位和人口的流失,这只是底特律的一个缩影。密歇根州的工会是民主党的大票仓,底特律市长则长期由民主党人担任,他们倾向给民众许诺高福利。小企业们因为无法适应僵化的劳资法律和福利政策,纷纷搬离。当地猖獗的犯罪是严重的问题,政府长期无力治理,富人和白领也选择了离开。政府在繁荣时期许下的福利现在都成了沉重负担。直到破产前夕,底特律市的负债超过180亿美元——本地税收不可能维持支出,联邦政府也选择沉默。就这样,底特律选择破产。

那位美国人在邮件结尾说:“底特律和密歇根州人民受够了,他们选举了共和党的州长和议会,事情正在起变化。他们通过一项劳工法案,企业不必再被强迫雇佣工会成员,工人不必加入工会。这将鼓励更多公司在密歇根做生意。”伴随着底特律破产,工会也将逐渐瓦解。底特.律是否凤凰涅槃,寻找到新的出路,值得长期观察。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