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是免费的吗?

正义是免费的吗?
很久前看过的电影,当时睡意昏沉,也不太记得内容。十四岁的女孩,父亲被杀害了,她坐着火车去接父亲的尸体。卖了父亲留下的马,拿着钞票去找牛仔帮自己复仇。很执着的,带着自己的枪,一路跟随着老牛仔,直到报仇。
不是那种惊心动魄的好莱坞大片。故事甚至不够精彩。不是那种看了就恨不得给别人推荐的电影。
但是后来又常常想起来。尤其是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之后。
每当无辜者被践踏的新闻广为传播的时候,人们就喜欢大谈“正义”。从人性问题说到文化问题,从文化问题说到体制问题……最后说的连信奉“日拱一卒”的公知们都疲惫了。都满口“绝望与无力”了。
无辜者总是被践踏,为了解决问题,人们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
但是当政府践踏无辜者时,人们又需要什么呢?
当罗斯福的政府没收公民的黄金,蒋经国的政府没收商人的财产,蒋介石的政府屠杀台湾的本土精英时,人们应该怎么做呢?
读书人可以不断的扯淡,从《正义论》扯到“平庸的恶”,电影里的小姑娘却知道拿着钱去找帮手,拿着枪去一起复仇。
这就是正义。
如果正义只是公共的,公知们当然会绝望无力,因为无辜者每一天都在被践踏。
如果我们开始关注正义的私人属性,我们就会不那么绝望,就可以重返一些古老的真理。比如“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比如“冤有头,债有主。”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如果电影里的女孩像公知们一样关注的是宏观正义,她也会感到绝望无力。无论她多么有勇气,她也没法“改变现实”。但是她关心的只是她的私人正义。她要解决的不是每一天都有无辜者被践踏的社会问题,而是杀害了自己父亲的凶手。这就让正义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当我和朋友谈论这部电影时,我的博览群书的朋友们,居然都对女孩的行为表示质疑,他们问:“如果那个凶手的孩子也要报仇呢?”他们引用“冤冤相报何时了”,引用罗尔斯的《正义论》,引用“平庸的恶”,他们滔滔不绝,最终的结论却是“很绝望很无力”。
我听完他们的长篇大论,终于明白了他们的逻辑。那就是正义只有公共属性,正义是每个人的责任(这句话的意思永远是每个人都不必负责),正义只有国家才能捍卫。如果政府像罗斯福、蒋经国、蒋介石一样成为最大的恶,成为践踏正义的主体,那么作为个人就只应该表示“很绝望很无力”。
我把《大地惊雷》又看了一遍,并且开始思考:正义首先是私人的,然后才是公共的。一个人如果被坏人追上了,那就要干掉对方保护自己,这就是正义;如果一个人的家人被坏人干掉了,并且司法失灵,那就要找到凶手干掉他,这就是正义。
如果正义只是公共的,那这句话就像放屁一样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人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责任”的意思,往往是每个人都不必(也不会)负责。
正义首先是私人的,正义才能成为可能。只有每个人捍卫自己的正义,这个世界才不会沦陷。正义不是免费午餐,当然要付出代价,要承担风险。面对同样的情况,很多人会和电影里的女孩做出相反的选择。勇敢和懦弱都深植于我们的内心,都是人性的一部分。懦夫与孱头并不应该被鄙视或过分指责,捍卫自己的正义是高风险高代价的事情,但是放弃正义的人,往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付出更大的代价。
只关注自己正义的女孩奋勇前行,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力量和世界的希望;逃避个人责任,整天大谈宏观正义的人们却只剩下“很绝望很无力”,这种对比令人深思。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