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凯恩斯让人大开眼界

真实的凯恩斯让人大开眼界

照片
最近读凯恩斯的通论,真是大开眼界。

    据说,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一般人很难理解他的思想。当凯恩斯主义政策出现恶果的时候,总是有人辩护说,这其实是偏离凯恩斯主义的结果。有一个故事说,凯恩斯某次参加一个讨论会,事后说:在座的只有我一个人不是凯恩斯主义者。无独有偶,也曾流传这么一个说法,说马克思曾经喟叹:我自己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我以前了解凯恩斯,不是通过原著,而是通过凯恩斯的信徒的转述。我相信他们真实地传达了凯恩斯的思想。但是读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后,我不得不说,我对凯恩斯的确存在很大的误解。凯恩斯和今天的新凯恩斯主义者的确存在巨大的区别。

一、投资越没用越好

    凯恩斯说:

        有一件奇怪的事情值得一提。对上述的一些困难,人们头脑中似乎只有在诸如道路建设、住宅建设等公共投资的场合才会意识到,通常被用来反对政府投资以便提高就业量的理由是它会给将来造成困难。人们不禁要问:“当你为将来数量不变的人口建造出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住宅、道路、市政厅、高压电网、供水设备等等之后,你还将做什么呢?”不过一般人却不大容易理解,私人投资或私人从事产业的扩展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第83页,宋韵声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凯恩斯对这种投资饱和的“困境”甚感担忧。他认为这会严重影响就业。他对提高就业提出的建议是:

        如果我们的政治家们由于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经济学的影响太大,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那么建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都可以起着增加财富的作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第99页,宋韵声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为什么金字塔是一种好办法呢?凯恩斯说:

        古代的埃及,具有双重的幸运,这无疑完全归功于如同神话一般的财富,它是人们从事两种活动的结果(建造金字塔和寻找贵重的金属),又由于这两种活动的成果能不以被消费的形式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它们不会由于数量多少而降低其效用。中世纪人们则修建教堂和做道场。对于死者来说,两座金字塔、两次道场带来的利益将两倍于一座金字塔和一次道场。然而,在伦敦和约克郡之间修建的两条铁路都不是这样。(《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第100页,宋韵声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里,投资越没用越好。一旦投资有用,收益递减规律就会抑制投资。

    今天的新凯恩斯主义者与此区别很大。虽然他们赞同政府刺激经济,但他们也表达了对政府投资的低效和浪费的担忧。他们只是玩笑般地提到凯恩斯的“挖坑再填上 ”理论,没人真的主张政府这么干。他们认为,政府还是应该从事一些多少有点用处的投资。很显然,他们偏离了凯恩斯的原意。我怀疑他们中的很多人跟我一样,并没有读过原著。

     投资,只有能带来收益,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没有收益的投资不叫投资,叫浪费。如果政府把本来该被民营企业建造工厂的资源,用于建造金字塔,政府也会雇佣很多工人。在短期看,建造金字塔和建造工厂带来的繁荣程度是一样的,这也恰恰是畸形繁荣期人们发现不了问题的原因。但是,真正的区别在建成之后。金字塔建成之后,没有任何新财富产生,而工厂建成之后,却会源源不断地创造新财富,为新的投资提供条件。凯恩斯的目光被金字塔挡住了,没能看到塔后的东西。

    甚至,政府投资可以显得比正常投资更繁荣。因为,有很多资源正在生产之中,而其它的配套资源尚未完备,于是工厂暂时还不到修建的时候。这时候,如果政府把这些待用的资源用于建造金字塔,短期看,“资源闲置”确实被消灭了,社会也显得更繁荣。这也就是当前的刺激政策所起的作用。但是它是以牺牲真正的繁荣为代价的。

二、对名义利率痴迷

    凯恩斯也了解奥地利学派的一些概念。如,资本品、消费品、迂回生产等。凯恩斯认为,有必要采用效率较低的迂回生产结构,目的是保障就业。除此之外,凯恩斯对奥地利学派似乎所知甚少。在他的经济周期部分,他没有提到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他只有一次提到米塞斯、哈耶克,用的是嘲讽的口吻。他说:

        米塞斯教授有一个奇特的理论,我认为,已为哈耶克教授和罗宾斯教授所采纳。(《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第149页,宋韵声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凯恩斯强调消费对投资的刺激,反对“过度”储蓄。他没有意识到,人们储蓄实际是降低了投资成本,同样是刺激投资的,这也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坚实基础。只有通过储蓄降低投资成本,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持续不断地投资,而通过扩大消费刺激的投资,将很快被消耗光。

    但是凯恩斯也是矛盾的。他并不是反对降低投资成本,只是他没有理解储蓄对投资的意义,没有理解自然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区别。自然利率是对人们真实的储蓄比例的反映,名义利率则是改变货币的名义使用成本,其隐性成本由他人承担。凯恩斯主张降低名义利率来降低投资成本、刺激投资。他说:

        由此可见,经济繁荣的补救办法,不是较高的利息率,而是较低的利息率。因为低利息率或许还能将繁荣持续下去。对经济周期的正确补救办法,不是要取消经济繁荣,使我们永远处于半衰退状态,而是要取消经济衰退,使我们永远处于接近繁荣的状态之中。(《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第247页,宋韵声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凯恩斯没有理解,降低名义利率并没有增加任何真实资源,人们对真实资源的储蓄还是没变。但是降低名义利率却虚构出“成本降低”的假象,正是这一假象造成了大量错误投资出现。降低名义利率,其实是给错误投资以机会,同时却剥夺正确投资的机会。这不会带来永远的繁荣,只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由于凯恩斯对货币的名义利率如此痴迷,他赞同重商主义,要为重商主义翻案。他认为,重商主义鼓吹的贸易顺差,让国内货币增多,于是利率降低——投资成本降低——刺激投资——经济繁荣。他没有意识到,重商主义导致货币增多,虽然名义利率降低,但却让真实资源更多流出本国,价格上升,真实投资成本其实反倒上升了。中国的情况恰好说明了这一点。伴随2.4万亿外汇储备的,是惊人的资产泡沫。罗斯巴德说,凯恩斯主义者无法同时思考两个方面以上的问题,正此之谓。

    (顺便说一下,凯恩斯非常赞同“储藏货币”有害论,只是他更进一步。一般的人认为,物价下跌将导致储藏货币愈演愈烈,而凯恩斯则认为,哪怕不是愈演愈烈,只是小小的储藏,也是很有害的。里德说物价下跌有害论者是凯恩斯主义者,很有道理。他们之间的确是知音。)

     今天的新凯恩斯主义者,很少有人会反对自由贸易、赞同重商主义吧?虽然他们很多时候对自由贸易并不太理解。

三、凯恩斯也愤怒

     凯恩斯非常推崇一位“先知”,这个“先知”叫格塞尔。格塞尔的信徒经常寄书给凯恩斯。格塞尔写过一本书,叫《经由自由土地和自由货币达到的自然经济秩序》,凯恩斯对这本书很赞赏。这个书名是不是很奥派?莫非凯恩斯也赞同奥派的核心观点?且慢!

    格塞尔的“自由货币”,是指通过加印货币,使货币不再受利率的桎梏,最好是让利率降到零(凯恩斯说费雪对这个方案也深表赞许)。格塞尔的“自由土地”,是指土地国有化。至于格塞尔的“自然经济秩序”,我就不知是个什么东西了。

    在《通论》中,凯恩斯多处表达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同情,和对“自由放任”的鄙视。马克思指出了资本主义“有效需求不足”,并且也反对“自由放任”。虽然和“自由放任”如此对立,但凯恩斯和奥派,有一些有趣的、表面上相似的地方。

    比如,奥派主张恢复古老的智慧,奥派所指的古老的智慧是重视储蓄之类的。凯恩斯也主张恢复古老的智慧,他的古老的智慧是重商主义之类的。

    又比如,奥派对凯恩斯式的理论很愤怒,认为这是为政府权力张目,而由于凯恩斯的理论有利于官员的利益,所以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凯恩斯对“自由放任”同样很愤怒。他攻击李嘉图的学说,因为李嘉图反对“有效需求不足”。他说:

        它还为资本家的自由企业辩护,因此又得到了当权者身后在社会上占有支配地位人士的支持。(《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第26页,宋韵声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不知道如果今天的新凯恩斯主义者认真读一下凯恩斯的原著,还有多少人会相信他。我相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其实只是盲目地为自己找了这面旗帜,只因凯恩斯的观点和他们部分相似。另一方面,我也相信,也会有很多人读了凯恩斯的原著之后会变得更激进,没准也会赞同“越浪费越好”、赞同零利率、反对自由贸易……还好,真正读原著的人并不多。

    我的确见过有人读完《通论》,却仍然是凯恩斯主义者。我现在才知道他付出了多大的艰辛。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