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意志主义在古代中国(下篇)——鲍敬言和司马迁

自由意志主义在古代中国(下篇)
——鲍敬言和司马迁
原文标题:Libertarianism in Ancient China
作者:穆瑞·罗斯巴德
时间:大约在1990年代
(本文收录于《亚当·斯密前的经济学思想》一书)
道家思想盛行了几百年,最终由最坚决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者——鲍敬言集道家思想之大成,他生活在公元四世纪早期,生平事迹不详。鲍敬言详尽诠释了庄子,把上古时期无统治者无政府的田园般的生活方式和当今由统治者造成的悲惨世界进行了对比。在上古时期,鲍写道,“没有统治者也没有官僚。(百姓)掘井取水,耕田吃饭。日出时出去工作;日落时回来休息。没有任何妨碍的安定和平的过着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极大的让自己获得了满足感”(2)。在无政府的年代,那里没有战争也没有纷乱。
“在无从召集骑士和猛士的地方,也就不存在战事——利用力量来获得优势的想法尚未露出萌芽;没有灾难和混乱;盾牌和长矛没有用武的地方;不用修建城墙也不用挖掘护城河——百姓随意地享用着他们的食物,自得其乐;他们既无忧无虑又心满意足。”(3)
在这片安宁与知足的田园里,鲍敬言写到,随着政权的建立暴力和欺骗也因此被制度化。政府的历史就是暴力的历史,就是强者欺凌弱者。邪恶的暴君纵情于暴力;身为统治者的他们“能够恣意妄为”(4)。此外,政府制度化的暴力意味着寻常生活中的小打小闹将被急剧扩大和提升到一个更宽广的层面上。正如鲍得出的:
“普通百姓之间的矛盾只不过是一些很细小的摩擦,寻常人等之间的角力又能造成一个多严重的后果?他们没有招致贪婪的不断扩张的土地——他们没有可支配的权力以升级他们的冲突。他们的力量也不是这种能够召集大群追随者的力量,何况他们也不值得人们去敬畏,去讨伐他们的对手。他们如何能够与帝王的愤怒相比,如何能够布置和调动军队,让无怨无仇的百姓进攻没有做错任何事情的国家?”(5)。
对于普遍的指责说他忽视了善良和仁慈的统治者,鲍回应到政府本身就是强者对弱者的暴力剥削。体制本身才是问题,且政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造福百姓,而是为了控制和掠夺他们。从道德上说没有统治者可以与无政府下的环境相比。
鲍敬言也对政治心理学进行了一次出色的研究,指出正是由于国家制度化的暴力存在才在百姓中间造成了相仿的暴力。在一个幸福和无政府的世界里,鲍声明,百姓会自发的转向产生良好秩序的想法,而不会对抢夺他们的邻居感兴趣。但是统治者在压迫和打劫百姓而且让他们“日夜劳作没有休息并无止尽的掠夺他们的劳动果实”(6)。如此,在不幸福的百姓中间偷窃和土匪行为就酝酿而生了,还有兵器和盔甲,本意是安抚公众,却被盗匪们偷去让他们得以变本加厉。“所有这些事情的产生都是因为有统治者的存在”(7)。鲍总结到,那种普遍的想法即认为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与百姓之间的无序和混乱作搏斗,那其实是犯下了倒果为因的严重错误。
在更严格的经济学领域里唯一一位观点值得注意的中国人,就是公元前二世纪杰出的历史学家司马迁(145-90 BC)。迁是清静无为思想的拥护者,而且指出最小规模的政府,就像一个有节制的不与私人竞争的政府那样,能促成一个丰衣足食的社会。这类似于道家的观点,不过迁,一位阅历丰富和见多识广的人,摒弃了百姓能够通过把个人欲望降至最低程度来解决经济问题的想法。百姓,迁坚持到,除了安逸和舒适,更喜欢最好的和最易得到的商品和服务。人也因此在习性上就追求财富。
由于迁几乎就不考虑限制个人欲望的想法,所以他被驱使,远甚于道家,去调查和分析自由市场活动。他因此看到市场上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在以一种有序的方式生产商品和服务。
“每个人仅仅只需听任他发挥他自己的才能和运用他自己的力量去得到他想要的——当每个人都在他自己的位置上不停地工作,而且对他自己的行业乐在其中,那么就像水流而下一样,商品自会日夜不息的被生产出来而不用征召,百姓也自会生产商品而不用要求。”(8)
对迁来说,这是自由市场的自然结果。“难道这不是理性的结果吗?难道它不是自然的结果吗?”(9)更进一步,物价会由市场来规范,因为过于便宜或过于昂贵的价格会倾向于自我调整而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但是如果自由市场在自我规范,迁敏锐地问到,“那政府引导,劳工动员,或定期征召的需要又在哪里呢?”(10)确实需要的是什么呢?
司马迁也阐述了冒险精神在市场里的作用。企业家通过预期环境(比如预测)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积累财富和运作。总之,他“用敏锐的眼光来把握着时代的机遇”(11)。
最后,迁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理论家之一。他指出了政府增加铸币总量和减少铸币成色的做法贬低了货币的价值并且使物价升高。而且他也看到政府本质上倾向于从事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12)
注释:
(1)鲍敬言——Pao Ching-yen;司马迁——Ssu-ma Ch"ien
(2)“没有统治者……满足感”:原文:“there were no rulers and noofficials. [People] dug wells and drank, tilled fields and ate. When the sunrose, they went to work; and when it set, they rested. Placidly going theirways with no encumbrances, they grandly achieved their own fulfillment”,出自葛洪与鲍敬言之辩《抱朴子·诘鲍篇》,原文是“曩古之世, 无君无臣, 穿井而饮, 耕田而食,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泛然不系, 恢尔自得”。(以下同上)
(3)“在无从……心满意足”:原文是从一段话中摘录而来“士众不聚, 则不相攻伐——势利不萌, 祸乱不作, 干戈不用, 城池不设——纯白在胸, 机心不生, 含食甫而熙, 鼓腹而游”。
(4)“能够恣意妄为”:“could give free rein toall desires”,这句话包括文中前面一句原文是“使彼肆酷恣欲, 屠割天下, 由於为君, 故得纵意也”。
(5)“普通百姓……国家?”:这段话原文是“匹夫校力, 亦何所至, 无疆土之可贪, 无城郭之可利, 无金宝之可欲, 无权柄之可竞, 势不能以合徒众, 威不足以驱异人, 孰与王赫斯怒, 陈师鞠旅, 推无雠之民, 攻无罪之国”。
(6)“日夜劳作没有休息并无止尽的掠夺他们的劳动果实”:“make them toil without rest and wrest away things from them endlessly”,这句话原文是“劳之不休, 夺之无已”。
(7)“所有这些事情的产生都是因为有统治者的存在”:“All these things are brought about because there are rulers”,这句话原文是“此皆有君之所致也”。
(8)“每个人……不用要求”: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原文是“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下同)
(9)“难道这不是理性的结果吗?难道它不是自然的结果吗?”:“Does this not ally with reason? Is it not a natural result?”,原文续上,是“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10)“那政府引导,劳工动员,或定期征召的需要又在哪里呢?”:“what need is there for government directives, mobilizations of labor, orperiodic assemblies?”,此句接在(8)之前,原文是“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
(11)“用敏锐的眼光来把握着时代的机遇”:“a sharp eye outfor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times”,根据意思,也许对应的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
(12)此段话详见讲货币的《史记·平淮书》。汉兴时甚至允许私人铸币,为历代所罕见,所以“文景之治”这段清净无为的几十年间是中国人自秦以降两千年来最自由的一段时间,中华文明也由此达到了她的鼎盛时期,遂有了后来的这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