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鼓吹无偿献血
停止鼓吹无偿献血

春节假期,人员流动频繁,事故灾害发生也比平时更多,各地医院用血量急剧上升。原本就很紧张的用血供应,就会变得格外危急。
今年则有特殊情形。近期国家卫计委表示,将在2018年3月底之前,要求全国医院停止互助献血。所谓互助献血,指急需用血的患者亲友可自发行动,在医院安排之下采血储血。这种形式为法律所承认,不过在实施过程中,会有“职业献血”“血头卖血”等争议,因此,国家卫计委决定停止这种用血形式。
北京市卫计委决定从2018年2月10日起停止开展互助献血,一时之间,造成北京市多家医院供血紧张,病人连手术都没法做,面临生命危险。有患者家属将事情反映到微博上,引起热议。
2016年5月份,我写过一篇文章谈献血话题。今天重新发出,毫不过时。中国急需淡化献血的“无偿”色彩,提高献血补助。用物质利益来刺激献血需求,这是尊重人性规律,也是尊重市场,能救许多人的生命。本文首发在人文经经济学会。
停止鼓吹无偿献血
中国各地血库告急已经持续多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血液供应环节摒弃金钱,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想要舒缓困境,应给予献血者足够激励,提高献血的补助额度。说直白一点,就是让价格发挥作用,调动血液市场供给。
现行法律规定献血只能无偿,可以给予名誉表彰。实际上名誉表彰所起的作用如此有限,以至于全国各地都在采用实实在在的物质激励。献血之后给些小礼物,校园餐票、电话卡、充值卡、超市购物卡,更多则是直接给钱。有的叫“献血补助”,也有叫“营养费”,价格有高有低。北京的一些高校,献血补助的价格从每人200元到800元,都快接近黑市血价。
这种补助额度还远远不够。我建议淡化“无偿献血”的宣传,大幅提高补助。你可以说,这是变相的血液买卖,我不否认。若不是“血液买卖”的说法听起来太吓人,推广起来有阻力,我才不会使用“无偿献血+献血补助”这么自相矛盾的说法。
现行免费献血制度有两重含义:一,国家垄断血液供应。二,对血液供给实行价格管制,名义价格直接规定为零。如此,血液供应只能依靠道德宣传,希望能唤起公众利他之心。
人类社会中,利己是本能,基于所有人的利己之心,能编织起最复杂庞大的合作网络,创造普遍的繁荣。利他却是道德境界,需要反复宣传动员,成本奇高,效果也不好。世界上富有纯粹奉献之心的人是少数,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依靠极少数人的无私奉献,支撑起一个庞大事业,显然是做不到的。当下的血液市场就是这样,借助少数人的道德自觉,支撑起一个规模庞大的用血市场,这不仅不可能,而且很危险。鲜血是关乎生命的。
中国医院的血荒早已是常态。在多数医院,病人想输血,除了支付高额输血费,还要家属预先献血——通常要超额献血,以便于维持血库起码的运转。一遇突发事故,血库短时期内就要告急,需要发动公众立即献血。
逢年过节,事故多发期,全国各地就会蔓延“血荒”。今年春节,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50多个供血不足,很多医院因缺血而延迟手术。据说有医院血库负责人建议医生,“O型血的病人,尽量不要收。”原因很简单,血库的O型血最宝贵。
人命关天的医疗领域,全国血液供应以临近压力线,随时崩破的状态运转,这是何等危险。这种状态还是靠各种激励,金钱补贴挖掘出的供应。在一些地方,甚至有考试加分、免费门诊、免费公交、公园游览、赠送保险等激励措施。血液匮乏如此严重,这时再谴责献血补助“变味”,鼓吹“纯粹无偿献血”,岂不是要杀人?
幻想消灭有偿血液,通过“纯粹无偿献血”维持血液市场,简直是天方夜谭。全世界奉行“百分百自愿献血”的国家几乎没有。在发达国家,献血除了可以领取少量补贴,主要诱惑在于,享受一大堆免费体检,这些体检通常价格昂贵。美国禁止买卖血液,一些生物实验中心接受捐血,并发放补贴。经济不景气时,就会有一些人跑去献血,以领取不菲的补贴。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到2020年各国的全部临床用血均应来自无偿献血者。我不知道他们如何定义“无偿”。我只知道,若是杜绝补助,禁止献血者获得物质补偿,结果必定是灾难性的。希望中国人破除对世卫组织的迷信,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问题。
具体而言,就是破除血液垄断,让更多医院和专业机构参与进来。允许自由定价,让供血者获得足够好处。至于这个名头到底是献血补助还是卖血,没那么重要,关键是让价格起作用。
血液都能买卖,这是不是害了穷人?其实,放开垄断对穷人有好处。
真正靠卖血救急的穷人,不会因“法律禁止”就找不到去处。合法献血的补助那么低,他们会想尽办法,辗转于各个献血车之间。或者他们会找地下“血头”,那里价格更高一些。一些医院常有“献血团”——病人将做手术,医院却没有血,家属就会找来一大群能献血的。这种手法通常由医生建议,具体操作由“血头”组织并抽成。
血液匮乏的市场,真正获利的只是少数“血头”,贫民卖血的价格极低。如果公开合法化,卖血者至少多能得一些钱,安全卫生也有保障。
很多人担心,提高血液补助,会不会导致劣质血液趁虚而入?其实只要想,无偿献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偿血液同样也是如此。
提高价格就能获得充足血源,买方发言权、选择权其实就更大,他们同样需要甄别不良血液。这些机构只要合法,公开、透明地操作,专业性会比“血头”普通强得多。当血液市场供不应求,地下“血头”没有甄别血液质量的能力和动力。他们只需要和血站、医院勾结,提供来路不明的血液,也能大发其财。地下渠道固然满足了市场需求,其安全隐患却不可忽视。
平时生活中,我经常看到热忱献血的年轻人,看他们的纯真面庞,我总是内心不忍,很想告诉他们真相:如果你抱着希望,今天自愿献血,换来以后自己和亲人的用血便利,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到你需要用血,小心翼翼掏出献血证时,你会发现那玩意儿基本不管用。该付钱要付钱,还需要继续献血,医院才会给你输血。
随着见识增长,你会发现很多鼓吹无偿献血的机构,其实正在大做血液生意,谋取垄断利益。那些无私美德的口号,只是他们伤天害理的牌坊。这世界有很多无耻会辜负善良。
我希望年轻人保持对世界的善意,同时希望他们明白,少数人无私奉献改变不了什么,还只会令作恶者理直气壮。即便在血液市场,也要承认人性,依靠利己的多数人,世界才能变得更好。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