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光荣吗?
2016年4月,面对中国铝出口激增,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请愿要求提高关税。(后来这一请愿因为不止涉及中国,还涉及其他国家,引发了加拿大官员和工人的强烈反响,所以撤回了。)
1882年5月,因为华人吃苦耐劳,不积极参加工人罢工等运动,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力强,威胁了美国工人和其他族裔的就业岗位,引起了美国工人的严重不满,后来美国出台了《排华法案》,规定“任何法院或联邦法院不得给予华人美国公民身份。”
四月的最后一个晚上,我在重读一本故事书。那本书的名字叫《格列宝历险记:自由市场寻踪》。故事的开头男孩来到一个陌生的岛上,惊讶的看到伐木工人在用木棍敲一棵树,他们要敲一个月才能将一棵树“敲倒”。而一个拿着斧头砍树的女孩因为“威胁其他人工作机会”的罪名而被捕了。
那个岛上有一条真理:“工作的目的是创造就业——而不是新产品。”
很荒诞是吗?我们就活在那个荒诞的岛上。很多年我们看到因为进口,这个国家的工人在抗议,那个国家的农民在抗议。无数利益集团为了保护“就业机会”和“本国产业”,要求提高关税,让消费者无缘那些物美价廉的外国商品。国家和国家之间互相制裁,人群和人群之间互相伤害。
自由贸易的收益是“损失的10倍”,他说“自由贸易让产品的价格降低了,就这一点而言,它真的帮到了工薪阶层的人。收入较低的人获得的好处更多一些,因为他们会把更大比例的收入花在购买商品上。”(纽约时报中文网:《来自中国的贸易冲击让美国选民左右转》)
但是这条经济学常识安慰不了那些因为外国的物美价廉的商品而面临破产的商人和面临失业的工人。他们形成的利益集团可以用选票来收买政客,让消费者蒙受巨大损失。消费者是分散的,他们却是有力量的共同体。他们为了自己的一块钱,完全可以牺牲消费者的十块钱。
我是在一篇微信文章中读到关于《排华法案》的故事的。那篇文章的作者认为华工不积极参加工人运动,不重视权利,只重视物质利益,有那样的结局也是活该。这真是咄咄怪论!用耍流氓的方式迫害不参与罢工的华人,到底是什么权利?一个国家的人,要自轻自贱到什么程度,才会认为通过耍流氓来强制别人是一种权利,辛勤劳动反而应该被迫害?
这就是贱人。专制塑造贱人,民主鼓励群氓,独裁者只许自己和他的小伙伴们耍流氓。劳动本身是一个中性的词汇。有的劳动利人利己,有的劳动损人害己。如此而已。20世纪的工人运动所争取的,主要是减少劳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的权利;21世纪的工人所争取的,主要是保住工作和工资的权利。但这些真的是权利吗?我们中国人当然也有种植咖啡的权利,只是成本会比较高。我们种出来的咖啡可能价格一斤是外国咖啡的100倍,然后为了保护我们的“民族产业”和“就业岗位”,我们就可以上街请愿,要求政府对外国咖啡征收高额关税,让他们的价格比我们更贵。
我们做过类似的事情吗?我们比美国工人做的更好吗?也许并非如此。历史上我们也常常在搞抵制日货之类的运动。近代史上抵制日货的运动背后常常有企业家的支持,就像今天各国工会要求提高某类产品关税的背后也往往有企业家的支持。
历史总是相似,口号总是激昂,场面总是群情激奋。说的都是什么“保护民族产业”、“捍卫就业岗位”,为的都是自己的利益,牺牲的都是经济的发展。
国会议员布鲁克斯曾经说过,为了把非法移民赶出美国,他会考虑“除了朝他们开枪之外的任何办法”;他还支持提高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以便“培育公平的竞争环境”。
“我们必须采取一切必要举措来保证其他国家无法成功地伤害或摧毁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来自中国的贸易冲击让美国选民左右转》)
无论是自己的同胞说什么“保护民族产业”,还是美国的议员说什么“培训公平的竞争环境”,还是《格列宝历险记》里那些拿着棍子敲树的工人们说什么“工作的目的是充分和有保障的就业”。其实说的都是同样的意思。
《美国企业家:三百年传奇商业史》一书中说:“在任何情况下,有一条经验法则都适用,那就是,当人们说其“不是为了自己才这样做”时,请小心!他们绝对是“为了自己”才这样做的。”
最后,终于可以说一说劳动这件事了。二十世纪是“劳动光荣”喊得最响亮的世纪。政客们为了他们的政治目的忽悠工人,正如推销员为了销售产品而赞美顾客。世界上很少有无缘无故的赞美,世界上也很少有免费的午餐。至少二十世纪的历史就可以让我们看到,那些涌上街头的工人,那些煽动工人的政客,那些在幕后支持抵制外国商品的企业家……其中的大多数都分别用惨烈的方式付出了代价。
我们喜欢用《光荣与梦想》来描述我们人类的历史,也许,用《愚蠢与邪恶》会更贴切,更有助于我们去深深的思考。
评论
发表评论